发布时间:2017/04/06 09:13:17
点击:
今天是清明节后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按照星期三的课程表,我们按时到达知新楼24楼,开启本次中国传统文化之旅。
上课开始的时候,老师亲切地询问大家家乡清明的习俗,并讲解了自己家乡在清明节碰鸡蛋的故事。来听课的学生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介绍在他的家乡,复活节的时候大家也会碰鸡蛋。通过一段简单的习俗交流,整个课堂气氛都很活跃。之后,我们复习了传统乐器的八音分类法和吹奏类,弹拨类等四类乐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是谓“八音”,这是一种按照乐器制作材料分类的方法。我们又对敲打类的鼓做了一定的学习。
接下来,给我们讲过成人礼的老师给我们细致讲解了古琴的知识:古琴的起源、外形及分类、结构制作工艺、琴谱、经典名曲……让我们对古琴有了一个简单而全面的认识。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琴谱的演变,记谱法主要有文字谱、减字谱和复合谱。文字谱是一篇对弹奏方法详细说明的文章。由于文字谱说明详细而复杂,再加上琴在古代的流传面并不宽广,《碣石幽兰调》是现存的唯一的文字谱。减字谱是根据文字谱,将关键字的偏旁部首简化缩写而成。复合谱是将减字谱和简谱结合而成的。琴谱的发展演变过程,恰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有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流传的过程中,因为人民接受程度不高或其他种种原因,就逐渐失传,这令人感到十分可惜。当代,有很多重要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我想,我们即使不能深入地去学习掌握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起码也多去了解,多去关注,这样,那些宝贵的文化和技艺失传的可能会小一些吧。
老师亲自抚琴,一名女同学吟唱,为我们表演了非常棒的《秋风诵》。接着,老师让我们自己尝试去弹奏古琴。《沧海一声笑》《七子之歌》……通过一次次的弹拨,我的心灵受到了洗涤,在喧嚣尘世里获得了一丝宁静,这真是一节有意思的课程啊。
【作者: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5级 李婧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