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07 10:32:07
点击:
前几日,清泉组织乐水行活动,招募志愿者对治理完毕的黑臭水体进行排查。排查结果不尽如人意,分散在济南各区的十条河流中令人满意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线上多次举报收到办结通知均为:根据监督信息到现场核实,未发现黑臭现象。为此,我和几位同伴赴区环保局开展访谈工作并进一步调研学习。
访谈得知,污染现象治而不理的原因一是基础设施的不完备,给水排水管网的铺设跟不上高楼拔地而起、日益加速的城市建设的脚步。二是河流的治理牵涉多家单位协同工作,一来二去,执行与拖延同在。三是溯源之难,甲方乙方利益颇多牵涉,而环保部门作为第三方开展协调工作时,经常费尽心力却不见成效。
努力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工作人员的这句话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返校途中偶遇窑头大沟,河旁公示牌显目处标明河段长及其联系方式。春季少雨,河流都走地下通道,只可见接口处的一小簇绿水,河底碎石中零零散散长着几从油绿的植被,大约是汛期时河流从上游裹挟的种子发了芽。许是看河看得太过入迷,听到身后有人出声提醒,姑娘,要小心啊,可别摔下去了。转身一看,是位穿着深蓝色河道工制服的老爷爷,忍不住攀谈起来,老人家主要负责河道的日常维护和垃圾清理,感慨周边房子建得太高了也太快了,城市被打理得太精致了,只有近乎荒芜的河底才长得出从前随处可见的野菜,这野菜啊又绿色又清火,可是个好东西,谈及从前,满面笑意。
告别的时候,老爷爷扬着手里的那把野菜,脸上黝黑的层层褶皱里是藏不住的灿烂与满足,与身后轰鸣忙碌转来转去的塔式起重机交织辉映。
【作者:环境学院 2015级 任雨萱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