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0 09:51:55
点击:
好像是为了印证外地同学对济南“只有冬夏,再无春秋”的评价似的,昨日济南下了一场凉凉的春雨,来了一场倒春寒。虽然雨后的凉意今日犹存,但是所幸是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就是在这样一个晴朗但沁凉的日子里,我迎来了我的“学妈”和“学姨”。这两个称谓是我自己根据两个“访客”的身份联想的,其实今天是妈妈和她的大学同学趁着周末,来山大看我,在二十多年后重游山大母校。她们二人均是山大90级科学社会主义系的毕业生,而科学社会主义系就是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身为半个政管人的我,可不是应该称呼她们“学妈”和“学姨”吗。
今天的来访,是妈妈和阿姨早就商量好了的,从她们毕业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没有再次在母校游历,说是我招待她们,其实更应该说是她们告诉我洪家楼校区的故事。每一棵树木、每一栋建筑、每一个石凳,都能引她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告诉我许多当年她们读书时的事情。我陪着妈妈和阿姨在洪家楼校园里慢慢的走着,她们带我去了她们读书时居住的11号宿舍楼,去看了她们当年上课的教室,走进了多年未变的食堂。期间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指着一个雕塑或是建筑问她们:“二十年前有这个吗?”妈妈和阿姨也都感慨万千,互相补充着告诉我她们当年在洪家楼校区的所见所闻。
时间的车轮永远在不停的向前,送走了阿姨和妈妈,我在想,二十年后的我再次回到读书学习居住了五年的洪家楼校区时,又会有怎样的心绪和感触呢?
【作者:外国语学院 2014级 孟令晨旸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启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