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郁有凯

发布时间:2017/04/19 09:19:19   点击:  

4月18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把同学送走了。
  高中同学,关系淡得出奇,深交算不上,却有说不完的话。他是来考博的,二战,交谈中感受到他对学术的痴迷,对读博的热切期盼溢于言表。
  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在做着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或为生存,或为生活。看着同学眼中泛着对未来的希望,不免想到了自己。
  去年我也是这样的一份子,为未知的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年轻的人优越于年轻,也羞耻于年轻。鲜有透彻的认知和觉悟,只为自己莽撞的梦想却也初生牛犊不怕虎。读博,有的人视其为神圣的,有的人视其为另类的,而我只是将其视为成长到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仅此而已。还好,顺利考取了博士,顺理成章地读了半年多,对读博的感性认知被经历磨得所剩无几。年轻的想法总归是年轻的,经历会让你成长,是由内而外的成长。
  与同学的交流中,似乎看到了那个当初的自己,心中的期盼和焦虑是对自己坚持的期盼,对自己未知的焦虑。这种感觉再次出现在你面前时,莫名地有种亲切感,是的,就是这种感觉,在未来的旅途中应该并不少见了吧。我们的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是常态,但倔强的我们总是用自己的坚持与奋斗打破这种常态,于是我们为了确定性的存在,而不断地坚持与奋斗,刻画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看着同学离开,忽然想起了网上的一句话——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们要什么?精神感悟会迸发出些许的灵感,但似乎并不具有关键作用。我们盼望着变化,希望变化能够带给我们新鲜感,带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生活,但变化着变化着,你会发现我们迷失了自己,迷失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当初的少年不复少年,当年的你和我,只剩下碎了一地的回忆和陌生的亲切感。人生很短,这是悲观人的透彻感悟,人生很长,这是乐观人的情感抒怀。在我看来,人生的长与短,不在时间,而在感受。快乐的一生总是短暂的,痛苦的一夜也是漫长。生活苦乐参半,走出半生,不见得都是欢乐,也不见得都是感伤,经历会让我们变化,这是常态,但守住自我似乎成为难跃的龙门。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级 郁有凯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