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王雨璇

发布时间:2017/04/20 00:21:53   点击:  

4月19日 星期三 雨
  今天的天气也算是变化多端,上午上课时还是晴天,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却已经下起了雨,这雨断断续续地竟到了晚上才停歇,相较于前几日的炎热,雨水到时送来了一丝凉爽。
  今天公共经济学的课堂上老师用当今中国旅游市场的乱象作为今天这一讲的案例,还让我们看了相关的短片,是经济学家郎咸平为主要嘉宾的一个时评节目,而那期节目讲的主题就是“旅游”的问题。郎咸平老师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旅游中的乱象:肆意人工扩建景区;门票价格高昂,“票中票”现象的存在;景区周边服务行业的宰人现象……同时对比国外旅游行业的发展,指出当今国内旅游发展的畸形化:地方政府将当地旅游收入作为拉动其GDP 的重要部分、从景区中获得的财政收入也仅有5%用到了景区的维护上,剩下的资金则大部分用来当地其他项目的建设。如此一来,让景区尽最大可能地盈利似乎成了当地政府的追求。对于此,郎老师提到最多的就是“旅游的公益性”,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旅游景区的定位应是尽最大可能服务大众,而非尽最大可能去赚取利润,定位的偏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近期我的两场旅行,使我对今天的话题更加有感触。一是在济南跟朋友的一次爬山:那座山没有名气,相较于千佛山、泰山来说不值一提,但也庆幸它的默默无闻,才使得我有了一次舒心的游玩。首先没有门票,一路上畅通无阻;其次人也很少,走在幽静的山间小路,可以尽情欣赏树、水和巍峨的山,随手一照就是美丽的风景而不是攒动的人头,山中很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身心的放松。然而另一场旅行则只能称为异地拍照活动,挑了个清明跟着大家凑了个热闹,去了一个更热闹的城市—西安。首先第一感觉就是:挤。似乎从我到达济南火车站开始,这个字就一直陪伴着我,挤火车、挤地铁、挤公交、挤餐厅、挤景区,就连拍照,都要拿着自拍杆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至于景物,用走马观花形容并不为过;其次第二个感觉就是贵:感觉被整个城市绑架,尤其是到了景区,钱包里的钱就是指数型的下降。而且有趣的是,有些景区就是采用的“票中票”的形式,动辄上百的门票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可能真的是伤筋动骨,买门票的时候无比感谢的就是学生证。再说景区周边的餐饮,饭是热的,是相较于高昂的菜价和不可恭维的味道唯一能让我欣慰的。去了趟西安,该去的景区都去了,该吃的也都吃了,钱包里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力气也都挤没了,我就像打卡完成例行任务一样,结束了这次旅行,但是相较于第一次,总是觉得缺了点味道。
  忽然想起节目中的一句话:自然景观是大自然赋予的,文化古迹是历史遗存,每一样都没有任何理由作为盈利创收的手段。每一个人都会是游客,旅游发展的正规化、公益化、健康化,也自然是每个人的愿望,今年还有假期,真希望下个假期,能更舒心。

【作者:政管学院 2015级 王雨璇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