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环境学院2016级本科生 国仁豪
发布时间:2017/04/28 10:09:38
4月27日 星期四 晴
4月27日晚上,我们环境学院又一次聚集在振声苑E106听一场关于科学知识的讲座。我亦像往常听讲座一样,带着其他科目的作业来到了教室,选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打开课本,拾起了笔,开始在物理难题中艰难得穿梭。当我静静地在自己的世界里神游时,忽然听到了许久没有听过的声音,我猛然抬起头——刘保东教授已经开讲。原本感觉讲座注定无趣的我,因为这似曾相识的声音而集中了注意力,当刘教授讲到他原本属于环境学院并且是第一代环境人时,心中的亲切感更是油然而生。随后我合上了书,跟随着刘教授的步伐,进入了数学的世界。
“何谓数学科学?”刘教授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他从自己长期学术研究的角度,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科学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描述,数学科学则是两者的相融相和。继而,刘教授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数学思维,包括量化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归纳思维,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种用数学知识、理性态度来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不是一种看起来离常人很遥远的小众思维方式。刘教授也用他的方式让我对数学理论体系有了新的认识。它的特征就是基于不同的量化关系的量化体系,是有定理、定义组成的公理化体系。“所有人都说数学难,但是所有人同样也知道,不识字的人会被人笑称为‘睁眼瞎’,然而不会算数的人则是‘傻子’。”刘教授在这里以玩笑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不能学好数学是我们的态度问题,并不是它太难的原因。就像有的同学选择学物理,那物理的本质不还是数学的定理公式吗?就算看似与数学八杆子打不着的语言学,汉字的储存和查询同样需要数学知识的帮助。
数学建模,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技能,但是刘教授通过泥瓦匠施工效率问题的例子,告诉我们数学建模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通过数学思维提高工作效率的模式。让我知道了数学建模本质上是一项科研行为,对训练学生的研究性思维、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验证思维很有意义。这是一种帮助我们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它又能训练我们拥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学术道德规范和科技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刘教授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向我们介绍了数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环境科学的本质。刘教授通过通俗诙谐的话语,以轻松欢快的方式,将数学科学、数学建模与环境科学等严谨的知识,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刘教授的授课热情,他感染了我们,让我们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心灵上的颤动。最后,衷心地感谢刘教授能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做这场讲座,让我们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我期待着刘教授下一次的到来。
【作者:环境学院 2016级 国仁豪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