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杜甫草堂参观者 李兰

发布时间:2017/05/02 00:01:22   点击:  

5月1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和舍友有幸去参观了杜甫草堂。在出发之前还特意百度了一下杜甫草堂的由来: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携家来到了成都,在浣花溪畔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了四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为此使得杜甫草堂成为文学史上的圣地。因为是五一节假日,所以每走一步路都是前胸贴后背地走,但也不减人们参观草堂的热情。
  我们从北门进入,草堂周围环境甚是清幽,一棵棵竹子高耸入云,整齐划一地排列成一排,更加增添了一丝的幽静,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的妙处。我们一直向北经过听秋轩、扇页厅一路来到了茅屋故居。茅屋故居乃是当年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在之处。看到茅屋故居,我感触颇深,家徒四壁,屋内各处漏风,真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参观完茅屋故居之后,我们来到了杜诗书法刻廊,里面刻了许多杜甫的诗,甚是壮观。沿着花径继续向北参观,花径也是一参观景点,其由来也是有典故的。据说是杜甫在一条小道旁种了许多花儿来欣赏,由于毛主席曾经在这条小道上留过合影,所以从此之后这条小道就成为了参观景点。在花径旁边有一祠堂名叫“浣花祠”,里面陈设有各种茶品。起初我以为浣花祠是和杜甫有关系,就很好奇地去百度了一下,结果发现原来和杜甫没多大关系。浣花祠是由浣花夫人而来。然后我们俩经过了史诗堂、“草堂留后世”陈列室等一系列景点。由于草堂太大,我和舍友也走不动了,所以到后面的景点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了。
  虽然走地快要累趴了,但是我们还是满满的收获,满满的感动。


【作者:口腔医学院 2015级 李兰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