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历史文化学院毕业实习参与者 董虹玉
发布时间:2017/05/03 10:23:12 点击:
5月2日 星期二 晴
历史文化学院历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致力于鼓励和支持各类参观实习活动。4月23日-4月28日,由2013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31名同学组成的“踏韵寻圣”实习团队在韩英、唐建军和付晓青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开展了为期六天的参观学习。
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踏上了旅程。虽然天气很炎热,但是同学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曲阜。众所周知,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有闻名全国的三孔:孔庙、孔府和孔林。三孔的建筑想必去过的人都会惊叹它的规模,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苍翠的松柏,平均年龄都在600岁以上,我们站在那里会感到生命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们明白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总是有道理的。
在孔子文化学院,我们体验了一堂生动的孔子思想传习课,深入地理解了孔子“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含义,越发觉得孔子很伟大。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很好理解,拉近了我们和孔子之间的距离。我们还参观了儒源文化集团,集团的建设也十分讲究,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课程,比如书法、围棋和古琴等,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邹城,我们参观了孟府和孟庙。同样,孟府和孟庙也十分气派,里面的景色优美至极,同学们拍了很多照片留念。恰逢中华母亲节的那天,我们有幸参加了中华母亲节高峰论坛,听学者们讲成立中华母亲节的必要性。而这个节日里面的母亲就是以孟母为原型的。大家都知道,孟母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教导出了孟子这样伟大的人,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还被人们广为传颂。让人印象颇深的还有那场露天的高端对话,主题仍旧是围绕着中华母亲节展开的。各位学者们畅所欲言,即使天下起了绵绵细雨,也没能打断这次对话。我们也从这一天的听讲中感悟到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灵魂在路上的同时,身体也要在路上,我们便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同去爬峄山。峄山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再加上独特的自然风光,可以说是游人如织。我们用了近两个小时爬上了山顶,沿途的景色屡屡让我们驻足观赏。有幸登临,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自然美,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虽然爬山很累,但是也没有停下我们继续参观的脚步。在荒王陵,参观了地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仍旧是欠缺的,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路上,我们仍旧任重道远。在邹城博物馆,正赶上孟子展厅开放的第一天,我们跟随着讲解员,看着各种展品,再一次领略到了孟子的伟大。
我们在上九山古村落还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民俗体验。整个村落年代感极强,让人有恍然如隔世的感觉。但是由于游客很多,总是免不了过度开发修缮,很多地方早已不再是过去的模样,这也是文化遗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离开邹城,我们来到济宁市区。首先参观的是美猴动漫文化体验基地,里面的各种动漫形象惟妙惟肖,还有各种把人照出来奇形怪状的镜子,很多很多东西都十分有趣,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产业的魅力。
在汶上宝相寺,我们听着佛教的音乐,闻着使人安心的香火味儿,参观了佛祖的舍利。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博物馆,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赞叹运河工程的雄伟,不禁为我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难忘的水浒酒文化体验馆里,工作人员为我们表演了一段快板,把我们带入了水浒的情景中去。体验馆里面的陈设更是让我们有如走在水浒的街道上,有卖酒的店家,有会武术的卖烧饼的大郎,还有卖花姑娘等等。除了水浒的展厅,还有解放后的中国情景展示,我们看到了各种当时的小物件儿,看起来十分新奇而且富有带入感。
参观完最后一处“景点”,我们踏上了返济的归程,短短的六天实习之旅也宣告结束。尽管我们心里都还有些恋恋不舍,但不得不和古色古香的济宁说“再见”。
这样的实地参观学习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专业知识,而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书本上的知识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在这次实习中也得到了检验,更弥补了自己的知识漏洞,对于本专业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六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些天里,我们跟着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在这个过程中增进了与同窗之间的友情。这些都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待日后回想起来也定会倍感幸福且幸运。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2013级 董虹玉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