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生活在大数据时代”沙龙参加者 单洪瑞
发布时间:2017/05/05 09:28:15 点击:
5月4日 星期四 晴
前些天离开文史馆,幸运地在图书馆的外墙上看到了那张“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海报,幸运地遇上了这场沙龙,也幸运地在马院402留下了我与大数据亲切的合影。
马院科技与人文面对面工作室以“生活在大信息时代”为主题,邀请到中国密码学会理事徐秋亮教授和山东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葛连升教授做分享。论坛开始,两位教授首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比特币”、“区块链”等基本概念做了通俗的解析,并指出,明晰概念只是做研究的基础部分,更重要的是学会融会贯通,着眼于对模式和方法的分析研究。对于人工智能是否就等同于人类智能这一问题,两位教授也做了解释。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是在大数据下对信息进行分类综合,经过运算得出最优可能性的一种方法,可以说是编程和算法构造了人工智能。但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存在自我意识,所以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紧接着徐秋亮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解释了比特币的产生过程、支付方式等,满足了我们一直存在的好奇心。
说起来,我与大数据的结识还是起源于高中,只是那时我还不知道它的名字叫大数据,不过它已经渗透进了我的生活。那时我还惊讶于为什么我昨天搜了手表,今天网页上的所有广告就都变成手表了。起初我认为很不错,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在后来的论战大数据中,隐私泄露让我开始充满了担忧。
为了这次沙龙,我特意找到《大数据时代》这本书,这是国外大数据研究的先河之作。我曾以读一本小说的态度浏览过这本书,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在互联网时代初期,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在中期,所有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到了大数据时代,人们不仅知道你是条狗,还知道你喜欢吃什么骨头。是啊,大数据早已渗透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决定,加上因之而来的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看起来好像有些可怕 。
通过这次沙龙,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大数据的前沿知识,一解比特币神秘的面纱。虽然大数据在个人信息安全等隐私方面还存在隐患,但是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问题会逐渐解决的。期待大数据带给我们生活质的改变。
【作者:信息学院 2015级 单洪瑞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