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谢瑶

发布时间:2017/05/14 09:23:48   点击:  

5月13日 星期六 晴
  周六的清晨我往往都是在懒觉中度过的,但是这周可是难得起了个早。六点不到,我就睡眼惺忪地从床上爬起来,骑着单车赶往地铁站。今天是一年两度的上海高级英语口译考试的口试考试日。由于上海高口的性质,考试的辐射范围主要在江浙沪一带,因此在济南并没有开设考点,我于日前回到南京,参加这次考试。
  这大概是我第三次到南师大的紫金校区参加口试考试了。笔试通过后,考生须在两年的四次考试中取得口试考试的通过,否则也不能顺利拿到高级口译证书。因此,相较于前两次相对轻松的“试试水”的状态,这次考试让我心中压力陡增。高口考试并不简单。尽管我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一点,但每一次的真相仍使我一遍一遍加深这个概念。从我的经验而言,相较于雅思托福专八等一系列为人熟知的英语水平考试而言,高口的考试难度要远超这些。整场考试分为两个部分,口语和口译。口语相较而言是比较容易的,在5分钟内读题、审题构思,然后就给定的某个时事热点问题发言五分钟。接下来的口译形式简单,难度却是天壤之别。四段英文,四段中文,句与句之间没有停顿,考生需要在听完一整段之后立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其全部翻译为另一种语言。这对考生的中英文文学素养、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反应能力、记忆力和笔记记法都有很高的要求。
  从七点半开始待考,一直到接近十一点的倒数第二组,才终于轮到我。口语有关于人工智能,对机器人征税是否合理等问题,进行得很顺利,些许紧张的情绪也有所缓解。然而,英译中上来的一段就让我整个人陷入到云里雾里,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中译英的结束,其中有一段几乎全段陷落。大致的主题,有关于互联网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还是可以把握住的,但是具体的细节论述一个词一个词蹦过去以后就再也回忆不起来了。中译英算是扳回一局,与外交政策国际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除了段尾时间不够没有译完,前面的部分还是很是有些把握的。最后的结果自然不得而知,但无论是什么,我想我都能坦然接受,毕竟我为之付诸努力,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经历了一年半的持久战,上海高口对我而言早已不单单是一纸证书。我很多时候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花费如此之多的时间精力。通过一些老师和同学的描述和分享,我大约能够想象到口译行业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自知有很大的可能性不会向那个方向发展。但是未来尤未可定,充足而周到的准备只会让日后的自己有更多的选择。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让自身所看清的局限和不足才是更可贵的。


【作者:政管学院 2013级 谢瑶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孟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