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4 10:40:46
点击:
在电影《夺宝奇兵》中,主角印第安纳·琼斯博士有一句台词尤为经典:“想学好考古学,就得走出图书馆!”
我想,用这句台词来总结我系本次在西安为期六天的毕业实习也未尝不可。毕竟想学好历史学,光埋头故纸堆的恐怕是不够的。
朱熹有言:“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是治史者所最应关注的。我们这次选择的实习点,便是对这句话最佳的注脚。二圣合葬,乾陵独具;佛祖舍利,光耀佛门;权力游戏,骊宫可鉴;秦俑雄列,气吞天下;颜筋柳骨,碑林所集;周秦汉唐,陕博藏之。
提及乾陵,大家首先想到司马道东侧的无字碑。是非功过不自言,高明。但我认为更高明的,乃其西北侧的六十一尊蕃臣石像。石碑所立,不管有字还是无字,所欲见者,皆帝王将相的个人能力。而蕃臣像则不然。映入眼帘的虽然是外邦使节像,但是内心感受到的恰恰是唐王朝的自信。不志帝王圣绩,而国力自明。“《春秋》文成数万,其旨数千”,曲异功同。
如果说乾陵展示的是唐代中国世俗世界的强盛,那么在法门寺中,我们感受到的便是宗教与世俗的互动。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众多文物中,秘色瓷器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秘色瓷本为皇家所用,秘不外传,故名。而今在佛教重地发现这么一件瓷器,唐王朝统治者与佛教关系之密切,便不必多言。世俗政权需要宗教的光环,宗教的发展也离不开世俗政权的支持,教科书上的观点,在法门寺得到充分印证。
骊山从阿房宫建立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了。项羽的大火、贵妃的容颜、蒋张的角力,一场又一场的权力游戏在骊山脚上演。汉唐故事,距今远矣,不复得见。但清晰的弹孔、狭窄的岩罅,却能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东北军的愤怒与蒋介石出逃的狼狈。这是历史的余韵,不身处实地,便难有所感。
告别骊山,我们对历史遗迹的参观学习便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学习对象,则是数量繁多的出土文物。
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本次实习的重点。在来到博物馆前,我们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有关兵马俑的图片。图片中的俑大多”灰头土脸“,色调单一,让人以为它们出土时便是如此。但从来如此,便是对的么?在听了博物馆宣传部工作人员解释后,方才知道,兵马俑在出土时是带有丰富的色彩的,这是一个与文物保护技术相关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技术难以还原秦俑入坑时的环境,所以彩俑在出土后因环境的改变而褪色,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自将磨洗认前朝“,在对秦俑的保护上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一号坑遗址里所看到的俑,仅是地下秦俑的三分之一。其余的秦俑,则继续沉睡地下。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这是对它们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尚武的一面。而尚文的一面,我们是在碑林博物馆里感受到的。在博物馆所藏的众多石碑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于由颜真卿所撰并书的《颜氏家庙碑》。碑文采取阴刻的形式,文字凹陷石内,但在阳光的照映下,观之却若阳刻,文字跳脱于石板,其所谓跃然石上者也。其所书所刻,实是绝配!在碑林之外,我们虽然能看到相关拓本,但若非亲眼所见,我由怎能相信颜功笔力之深若此?其后因时间关系,未能更加详细地欣赏学习其它的石碑,颇为遗憾。最后离开碑林博物馆时,参加实习的大多数同学都流露处不舍之情。
成功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理论学习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部分。在陕西师范大学,参加实习的全体师生一同聆听了杜文玉教授题目为”陕西历史与汉唐长安“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我们不仅系统地了解了陕西地理及历史特点、汉代长安城的建筑特点、隋唐长安城的建筑特点,还收获了不少有关西安历史发展的奇闻轶事。这既是对我们头几天实地考察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我们最后一天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指导。
陕西历史博物馆主要分周、秦、汉、唐四个主题展厅,通过四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来展现这座古城的兴盛。周的编钟、秦的铁剑、汉的后玺、唐的秘瓷,无一不是这座城市兴盛的代表。而唐代以后的藏品,无论是数量还是稀有程度,都难与前朝度长絜大,比权量力。这与进入五代之后长安政治中心地位的丧失的历史事实是相符的。同时,这也正是中国历史由西向东发展的一个缩影。民族的融合,王朝的更迭,中国历史的大征伐、大废置、大治乱得失,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崤函以东的地区。政治、军事形式的变化,对这座城市地位的改变,我想是相当大的。这也是我们日后在考察城市发展史时所应注意的问题。
无论是对历史遗迹的参观,还是对出土文物的学习,都可以说是对平日里在书本里学到的知识的重要的补充。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才能理解文字绝对不是纪录历史唯一的载体。想要更接近历史事件的真相,我不仅要依靠文字这一载体,还需要我们走出书斋,走到历史遗迹中,走到文物中,去观察、去体会。我想,这便是这次实习活动给我带来的最有价值的一项收获。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2013级 钟河水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孟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