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参观者 张婷婷
发布时间:2017/05/17 22:32:59 点击:
5月17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下午,班级来到了位于千佛山市委党校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挥办公室,跟随市政公用局的工作人员了解济南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在这之前,我们分小组了解了海绵城市的相关情况。海绵城市是一个新概念,它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积存、渗透和净化,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我第一次知道海绵城市这个词是在微博客户端的新闻报道里,济南部分地区铺设透水砖,实现水的充分利用。当时只是扫一眼就过去了,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海绵城市的具体建设过程。
下午,工作人员对我们表示了欢迎之后,告诉我们今天的安排主要是参观和答疑环节。之所以选择市委党校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有微型的海绵城市实验点。我们围着大院绕行一圈后才明白了这个试验点的含义,这个很小的院落里,有“嵌锁式阻水路缘石”(防止道路两侧坡地雨水溢流至路面)、“透水铺砖”(补充地下水)、“渗蓄植草沟”(收集、渗蓄和输送径流雨水)、“结构型生态透水铺装”(雨水下渗)、“渗井”、“微地形塑造”(建设下沉式绿地蓄水)、“渗透式雨水口”和“雨水井”。我们实验了透水铺砖,在倒上水几秒后,水迅速下渗,路面积水消失。
参观完之后,进入答疑环节。工作人员首先介绍了济南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在汲取“718大暴雨”的教训基础上的一件功在千秋的工程。对济南来说,泉城是一张名片,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保泉也意义重大。同时,济南市地势南北相差100多米,特殊的地形也使得济南的海绵城市建设有着自己的特点。在简单介绍后,工作人员主要就我们七个学习小组提前准备好的14个问题进行了回答。每个学习小组提问的问题侧重点不同,我们小组想了解的是财政支持方面及雨水回收利用率达到75%的目标可行性和如何达到的问题,也有小组同我们一样提到了资金方面,他们也结合当前社会热点PPP模式询问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PPP模式具体运行是怎样的,同时很多同学也对济南的地形特点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响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周期长、投资大,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一些技术层面上的东西,但是从海绵城市建设6个职能组、8个项目部的组织架构可见一斑。2018年是济南海绵工程的第一个验收年,期待海绵城市的推广与发展!
【作者:政管学院 2014级 张婷婷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