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化学院本科生 刘振松

发布时间:2017/05/26 00:39:48   点击:  

5月25日 星期四 晴
  中午,刚刚回到寝室,院里的学长便给我打电话。他说我如果有时间,下午可以去中心校区参加一个活动,做主持人。挂掉电话,我急急忙忙换上了一身正装,没来得及午睡,就直接到了楼下,径直地去取自行车,往中心校区赶去。
  这是一个科创比赛的答辩。我之前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这是因为这种比赛类型的活动会对主持人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记得之前我们院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活动,当时我觉得自己主持能力不足,就没有参加。但今天我突然知晓了,这样的活动,可能当我不是再大一新生的时候,就不会有多少机会参加了。化院后浪推前浪,到最后,不知道有一天,我会不会为自己的怠惰而后悔。
  于是我接下了这个任务,但是当我到了现场才发现,这个任务有许多我没有考虑到的困难。由于这个任务来得突然,我只能在开场前了解整个比赛的流程。并且,随着比赛的进行,指导比赛的老师还多次进行现场的细节调整。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措手不及,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流程中各部分的衔接也做得相当粗糙。尤其是最后比赛结束之时,我一时不知所措,惊慌地看着指导老师。老师先是突然疑惑,后是无奈地笑了笑,暗示我正常进行。于是我草草地就收束了整个活动。活动后,在会场导员们跟我谈了两句,说希望我今后能更加灵活地应对活动中的突然变化,希望我能学会随机应变。
  我感到有些沮丧,有些无力感。自从去年开学,老师们、学长们、同学们都给了我很多展示并发展自我的机会。从学院组织的迎新晚会的主持人,到班长们组织的圣诞晚会的主持人,再到院运动会的播音员,再到心理剧比赛的主持人,大家都很信任我、很支持我。我本想,有了一年的磕磕绊绊、一年的经验积累,我可以做得非常好,最起码可以做到整体上没有大的纰漏。但是,今天我的表现,却着实给我泼了一盆冷水。我觉得,我辜负了学院给我的这么多机会,我也辜负了上天给我的这么好的机缘,也许,还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许。
  然而,不得不承认这种失败是一种好事,它给了我机会去认识自己的局限,给了我机会突破那低矮的瓶颈。从前的活动,其主持稿都是我和合作伙伴一同提前准备的,而且也详细地了解了活动流程。但这种条件绝不会是每次都有的。我对这些提前预备的依赖,就是我的精神安乐窝,那意味做一切活动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人来指挥,自己只做匠人。于是乎,我的一切主持都仅仅是一种低技术含量的读稿子,我的一切实验操作都是给别人打下手,我的一切文艺创造都是在一个既有框架下因循守旧。
  如果某个活动的举办方足够开放,不要求主持人是真的人,那么我的工作完全可以由电脑声音来代替。
  我需要成长。《易》曰:“君子以进德修业。”大概,我之前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简单的每日学习,永不止息。可是,我今天突然觉得,进德修业就不该是线性的进程,成长也不会从按部就班的每日日程中自行显现。成长,应该是一次又一次对自我的突破,是一次又一次对自己怀疑自己的挑战,是一次又一次挖掘自己的爱好和潜能。所以,正如前辈们所说的,年轻人早受一点挫折,远比成熟后受到挫折要好得多。年轻,我们就还有机会犯错;年轻,我们今日的不足就有时间转化为明日的前车之鉴;年轻,我们的挫折就会成为年长时的财富,而不是苦痛。
  所以,我厌恶挫折,又不得不以青春的名义歌颂它。我希冀着,我渴求着,从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和爬起中,将自己锤炼成一个完整而挺立的人。


【作者: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6级 刘振松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