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环境学院本科生 陈奕
发布时间:2017/07/02 09:30:15 点击:
7月1日 星期六 晴
读大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期末考开始之后,过去一周了。这一周基本上都是两三天自学一个学期的内容,大脑压力特别大,不在学习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一直想事情。心情有时候会变得很复杂,但我觉得自己似乎在单纯了很多,至少目前该做什么,是很清晰的。
前两天和十几年的朋友聊天,小学时候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现在都能坦然地说出来了。其实人还真的不见得天生都是一样的。有的人是表现型人格,总是希望把自己该做的做好;有的人则比较内敛,比起外界的评价,更在意自己的感觉和收获。现在流行把第二种叫做“自我成长型”,其实我觉得也不能说变成这样的人,就是最好的了。
其实我小时候就基本不怎么在意成绩和学习。幼儿园的时候我妈送我去英语补习班,一直是倒数第二。倒一那孩子好像是智力有点缺陷的。有次暑假换了个老师,我挺喜欢她,那时候第一次拿了小红花,考了班里第一第二。后来,原来的老师回来了,我又掉回了后几名……
小学的时候也是,从奥数0分的卷子到年级前几,全是因为老师教的好,我喜欢老师,所以愿意跟着学。
高中的时候化学成绩挺好的,偶然参加比赛拿了省三等奖。我以为自己应该化学没什么问题,结果大学学化学的时候分数就总是在70左右徘徊了……。
身边有绩点4.7的妹子,也有香港的学霸姐姐,我觉得她们特别棒。因为即使她们会跟我说她们也不是觉得学习这件事很开心,至少她们也能完成得很好。
而对我来说,学习专业课,感觉不如选修课的那些设计创意、国学经典、英语口译给我的感触多,甚至未来可能也没什么用。我是这么想的,所以期末的时候总是很痛苦,因为平时根本没学,作业也是敷衍过去的。
可是,难道可以因为大二一年绩点低,所以觉得自己一年白过了吗?
我这几天,因为整天提心吊胆学习,觉得特别丧,发了一条说说。一个学姐评论我:“可要是你没上大学的话,我也遇不到你了呀。。”
当时看着那些评论,我感觉特别想哭……忽然觉得很庆幸,我不会因为“来这么好的大学就该很努力读书”这样的想法,而少了很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机会。虽然我是个慢热的人,在上海呆了半年只认识了一个好朋友,但是这一整年的最后,我忽然多了好多个好朋友,仔细想想也遇到了好多好老师。我庆幸自己最终看到了同济大学生活的美好,其中很多新鲜的面孔和我一起走过,渐渐变得熟悉。我也庆幸对于自己毫无说服力的未来,会有人愿意给我的妄想加一个约定。
高中的时候,我是虚无主义者,觉得人生一点意思都没有。现在想想,可能自己对于时间积累给我最多的那些“知识”并不认同吧。在人生的路上,伴随着时间往前走,觉得自己有所积累了,看到自己的成就了,内心才会觉得充实。有时候想想还蛮可笑的,在社群里说自己最擅长什么的时候,我想说日语、篮球、空手道,最后却发觉,能有证据证明我擅长的,只有高考成绩了。可能拿不出成绩,自己内心也无法证明自己的爱好花时间是值得的,内心也会焦虑吧。
内心的呼唤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小时候学奥数的时候,因为是从0分起步,没想过自己要考得多好,刚上初中的时候就抱着玩玩看的心态去参加了第一场考试,结果拿了人生中唯一一次第一。后来就觉得自己的潜力是无穷的,特别自负,考不好也相信自己大考一定能考好。其实吧……上了初中以后何止竞赛,数学都没拿过几次第一。不过也还好,至少高中如愿考上了本地最好的高中。对于高考而言,可能因为选择太多,反而没有什么“宿命感”了。很多人会说,可是你好歹在985大学读书啊。其实读书对我来说,要是没有好的老师,就是很痛苦的自学过程——原理还是看的懂的,但是为什么很多情况没办法解释清楚?我认为的重点总不是考卷的重点?……而且这玩意儿,学完就忘了。虽然说是素质教育吧,但我觉得还是教一下理科老师的表达方式会好一些,比如演讲能力、写作能力、做ppt能力,其实最该先锻炼的不是学生,是一些老师啊……
愤世嫉俗一点用都没有,自己想学好,不管老师好不好都会学好的。
不过好的老师,是真能把原本你没什么兴趣的东西,讲得引人入胜,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美丽。而这种老师,越好的大学出现几率越高,可遇而不可求。我在山大和同济分别呆了一年,能把道理讲得那么灵活的,都不超过4个。
所以大学啊,你愿意学习,就是学四年书拿个好成绩,以后用处也许很大,也许也没什么用;你愿意交朋友,你能认识整个中国从南到北各个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和故事,也可能落得寂寞;你愿意体验生活,你也能开始自己的事业,先别人一步知道社会的样子,但是也要承担出来之后更艰辛的可能。然而,学霸也有很会生活的,朋友很多的人也能事事出挑,大学就开始挣钱的人也可能人脉很广……跟别人比,听别人说什么,不如自己好好判断。比起徒劳地悲伤空虚,不如和自己原来的依靠建立更深的结缔,让那些对未来的憧憬发自内心。
上学期,我说着自己要考同济的研究生。说完之后的大半年,怀疑过自己很多次,甚至还会觉得,我可能会被这个专业累垮;而这学期,不仅有好多人跟我说等我,道馆的黄老师跟我说:“两年后一定要回来”,煎鱼还跟我定下了研究生契约。这些都让我觉得,必须读同济的研究生。哪怕不考研的日子会很轻松,考研了也不见得就会从事那个方向一辈子——这是一件只有我才能做到的事。可能这,就是对于一个人最好的鼓励吧。
【作者:环境学院 陈奕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孟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