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齐民“药”术社会实践队员 王晓晨
发布时间:2017/07/04 11:29:51 点击:
7月3日 星期一 晴
正式调研的第一天,我们获得社区居委会的支持,戴上工作人员的袖章和工作证,准备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上门调查。其实一开始想得很美好:山不来就我,我就去找山。但是人生总是充满意外,忘记了其他的可能——山不仅不来就我,还躲着我。在“我待会要出门”“不好意思没时间”“对不起啊不太懂”的声音中,我看到的是带着理解和鼓励的眼神,绯红的半月一样切好的西瓜,嗡嗡旋转的风扇,厨房里煎鸡蛋金黄色的香气,固执地拿着饼干要分给我们吃的小小的孩子,用清澈安静的眼睛看着大汗淋漓的我们。
走在毫无遮蔽的阳光下,刚刚请街边摇着蒲扇的老爷爷做完一份问卷,身后“嘎吱”一声,停下来一辆自行车。年轻的社区医生只在路过的间隙里听到问题,便停了下来想看一看究竟。我把问卷和笔递到他手里,他笑一笑,爽快地填写完毕,读着题反过来问我药物的相克作用。最后他说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我就是负责上门辅导用药的社区医生,我真的觉得你们做这个是有意义的。”
在医药领域干了一辈子的阿姨站在路边,在来往行人与汽车鸣笛的喧嚣中认认真真停住脚步,跟我们谈起过往的记忆;头发花白、已经七十八岁高龄的爷爷,在被问到能不能请他协助我们做一份问卷的时候,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老花镜,用遒劲的行楷把每一个选项旁边标注上自己的看法。能得到肯定,尤其是同样在医药领域的前辈的肯定,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就像在夏天走了很远的路之后,得到了一块冰镇西瓜。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受过的冷眼、流过的汗和走过的路,都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感谢你们,每一位陌生人,无论是配合我们的,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与到其中的。你们是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和动力。想到这份工作是被需要着的,就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作者:公共卫生学院 2015级 王晓晨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