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 临床医学院本科生 樊家俐

发布时间:2017/07/08 12:03:09   点击:  

7月7日 星期五 晴
  上午在门诊,我跟着老师在急诊,看着他怎么问病史、检查和初步诊断。有一个就诊的中年女性,她是大老远来到这里,却被告知妇科的主任今天不上班,需要改天再来。她面露难色,表示她工作很忙,平时没有时间来治疗。
  她迟迟不肯离开,我就过去和她聊天,得知她的基本情况,我建议她可以选择其他的医生,并且积极向她推荐。她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看病匆匆离开了,临走前对我表示感谢,并说:我的态度比那些医生好多了,一些医生,每次来找他看病都是冷冰冰的,板着脸,聊不到十分钟就让出来。
  听了她突如其来的感谢,我感到高兴且欣慰,同时也充分意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一方面,患者来就诊,本身处在一个相当弱势的地位,她们医学知识匮乏,对自己的病情缺乏充分的认识。她们需要医生的帮助和理解,有时候她们焦躁的心情可能听不进去医生苦口婆心的劝告,这时候更需要医生的耐心。另一方面,医生每天工作量特别大,门诊病号特别多,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了解每一个病号,这也就造成了病人感觉医生情感冷漠、不尊重他们。
  在病房里,老师们查房或者换药的时候,都会和患者聊天,告诉他们一些注意事项:“要经常活动活动四肢,不要老是在床上躺着。”、“没事的时候就抬腿,或者让别人给你捏一下腿,防止发生血栓。”、“大娘你要好好吃饭,多补充点蛋白质。”在病房,医生和患者的关系特别融洽,而在门诊,因为每天人流量特别大,医生们都要奋笔疾书,快速诊断,有时候可能会让病人觉得医生冷漠。这也就需要患者多理解医生的辛劳工作,积极配合治疗。
  病人作为弱势群体,医护人员应该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我相信将心比心,只要医护人员用心对待病人,那么医患关系就能变的更好。同学们实习时也是有很高的热情,以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热心助人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位就诊者,经常看到实习生和病人交流难处,给予关心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


【作者:临床医学院 2013级 樊家俐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