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济南皮影参观者 徐若芹

发布时间:2017/07/10 09:51:08   点击:  

7月9日 星期日 晴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如果不是做社会实践,我可能并不知道我们济南还有皮影;
  如果不是今晚有幸现场观看,我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上面那几句话,三言两语却述尽皮影戏的特点;
  如果没有和传承人的一番交流,我可能并不知道我们的济南皮影如此特别,又如此珍贵,是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然而其传承却已到了如此境地,风雨飘摇。
  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穿过一条条老街巷,左拐右拐才找到展演的地方。一个近乎封闭小院子,前方摆着一个小展台,院子里满满当当的人,或坐着或站着,有老人,也有年轻人,还有很多小朋友。纵使蚊虫叮咬,纵使空气闷热,也没能阻挡大家对皮影戏的热情。灵活的操作,激烈的打斗赢得阵阵叫好。
  后续和李老师的交流中,得知济南皮影的影人只有22厘米高。它操纵灵活,容易掌握,打斗激烈,做各种动作非常逼真,演员双手可操纵二十多个影人而不乱,得心应手。然而要在大的剧场演出,较远处就看不清楚。若是增大屏幕,扩大影人,表演者则无法一人操作所有角色,这和我们济南皮影的“双手对舞百万兵,一人身扮数角”要求相违。受此局限,我们的济南皮影的发展逐渐没落,以至于,只有三位传承人还掌握着我们的济南皮影精华。
  李老师兄弟二人,是济南皮影的第四代传承人,他们的表演保留着济南皮影原汁原味的唱腔。李老师六十高龄仍精力充沛地演完一台戏,从唱到表演都是一个人完成。此次重出江湖,亦是出于对济南皮影艺术、对祖传技艺传承的一份责任。然而据李老师说,当前他的皮影技术还未找到下一任传承人,一是没能遇到条件符合的人选,二是有条件的人不愿屈身于一个看似毫无前景的济南皮影。从他的言语中,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他对济南皮影发展的可惜和遗憾,也有对皮影传承的一份担忧与无奈,还有他对于完成父亲的遗愿的一份坚持。
  我的眼睛也不禁发酸,内心也隐隐作痛。历史的进程我们无法改变,但面对当前堪忧的皮影传承与传播现状,我们就真的无法做点什么吗?并不是。就像李老师能够作为仅有的几位传承人站出来将济南皮影重新带入人们视线,我们可以也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济南皮影的当前发展与传承做些什么。“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像萤火虫般,只是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 2015级 徐若芹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