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药学院本科生 孙彦莹

发布时间:2017/07/11 09:02:49   点击:  

7月1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们一行人去拜访杨仁中老教授,老教授曾经接受毛主席七次接见,曾三次受邀天安门国庆观礼,是中国语言康复学第一人。他曾经治疗过三千多名病人,接待过一百多名外宾。  
  首先老先生给我们介绍了让哑人重新恢复说话能力的几种方法,比如食管发音法、胃发音法、指条扩张法、气管套管、电子人工喉等。说到老师的专业领域,老师显得情绪很高。之后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八十多年的人生经历,给我们讲述了先辈科学家生活故事的奉献精神。老师说道,中国要想屹立于世界东方,要有自己的生命力,凡事要问为什么,要继承别人先进的成果和文化,但继承不能代替创新。任何科学技术都是等着有准备的人,人人都可以搞科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科学研究。要学好哲学,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待问题。人类历史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发展历史,新与旧的斗争、好与错的斗争永远不会停,科研就是与错误做斗争,问题永远解决不完。
  老师还说到做科研的人一定要有正确的三观,首先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忘记自己的父母,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任何科学产物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要始终保持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当代青年已经站在跑道上,必须奋力向前跑,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有自己的观点、意识和依据。老师也谈起文革时期曾受到迫害,但是老师没有任何的抱怨,只有感恩,“当科学遇到愚昧,受害的不是我,而是科学本身”。老师如今八十多岁依然坚持义诊,即使刚刚生了一场大病,瘦了三十几斤,也是一出院就工作,这样的精神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医学人和科研人去学习吗?     
  临走老师一直说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休息,希望我们可以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我也希望我们可以继承像杨老师一样老一辈的科研人的精神,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亮。


【作者:药学院 2015级 孙彦莹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