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田野微光”实践队队员 兰妙苗

发布时间:2017/07/11 23:46:04   点击:  

7月11日 星期二 晴
    7月的即墨没有想象中的清凉宜人,艳阳高照,蝉声四起,热烘烘的空气扑面而来,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人们稍动几步便会汗如雨下。在这样难耐的桑拿天里,我所在的“田野微光”调研队,在即墨展开了我们第一次实地调研。
    即墨市政府与青岛昌盛日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的光伏+农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我队探讨研究的兴趣点所在。在经过了前期大量的资料文献阅读和调研方案设计讨论之后,我们选择在暑假开始对其进行实地的参观调研。
    早晨八点调研队成员集合之后,我们乘车到达了青岛昌盛日电科技有限公司,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引导下,开始了第一天的实地调研活动。
    我们参观了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整个科技园区是光伏板搭建起来的农业大棚,大棚内部有实时监测湿度温度的仪器,确保棚内环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作为全国第一家较为成熟孵化出光伏农业发展模式的公司,昌盛日电筹建的农业大棚独具匠心,棚顶的光伏板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而在棚内又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培育种优质优的农产品,使得发电务农两不误,实现了土地的充分利用并且科技在农业上的运用也推进了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增加农户的收入。在棚内我们看到了当地农民自己种植的高质量芦荟、菌菇等作物。他们说光伏农业的引进改变了他们原本靠天吃饭的穷苦命,引进了光伏农业之后自己种植的作物价值高自然收入也变高。赵大爷自己在光伏大棚里种植的高质量芦荟已经成为了园区的模范代表,还上过四次新闻联播,提起这事儿赵大爷笑得很自豪也很开心:“赶上时代步伐,多学习,勤恳点儿,咱的小日子就能过好”。科技进农村,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提高,改变的也是村民的精神面貌。
    参观棚内空气憋闷,棚外田野上阳光灼人,在这热力十足的桑拿天里,我们的衣衫湿透了又被高温蒸干,蒸干了又被湿透,一天不间断的参观采访下来,调研队的成员十分疲惫,但是收获颇丰。感受到当地村民和公司工作人员的热情,看到当前农村发展的新貌,体会到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我们对接下来的调研充满了信心和激情。
​   明天,我们会伴着艳阳,继续做田野里的调研微光。


【作者:政管学院 2015级 兰妙苗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