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创城”社会实践团队队长 王文艳
发布时间:2017/07/18 09:08:14
7月17日 星期一 晴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之所以喜欢上一座城,是因为这里的回忆。”对于生活了两年的济南,从初来乍到的不适应,到对于这座历史老城的深入了解,再到近来的创建文明城市变化,我已经对济南这个年迈但迸发着活力的老城充满了感激与敬畏。
“柳扬三面和谐风,荷映四面文明城。” 7月17日下午,由我担任队长的外国语学院“创城”小分队,就济南当前热门的创建文明城市问题,采取实地采访的形式,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小树林内,与市民探讨身边的变化。在这里,有退休干部,也有日常上班族;有阅历丰富的中年人,也有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大学生。
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对和蔼的中年夫妇。在我说明意图的情况下,他们很主动热情地分享了对于济南创城的看法。令叔叔阿姨感受最深的是济南交通的变化。毫无疑问,交通秩序由之前的乱、抢、挤,变得井然有序。一方面,市民的安全意识与秩序意识提升,同时也离不开交警的指挥与志愿者的协作,使得在红绿灯时,行人不抢行,骑电动车与自行车的人也会下车推行,避免了过马路乱插的危险状况。受访阿姨反映,在中心校区北门过马路时,出租车让行比之前好了很多,让她觉得很舒心。同时,绿化面积逐步扩大,环境卫生正在改善,护栏也在逐渐设立,洒水车工作也提升了美感,又深化了质感。
身处洪家楼的我曾经在校外面的夜市逛过,觉得它大大丰富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然而这些夜市、摊贩进行了取消,对于这项政策,受访的叔叔阿姨表示,这对市容市貌的美化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当然,同时也面临着买东西需要排队去超市的问题;身边便宜又近便的市场消失,也意味着一部分人要失业,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安抚与补偿工作,让这部分人有就业缓冲期,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扩大就业渠道。民心稳了,政策落实也就顺畅了。通过进一步探讨,受访对象表示,很满意这些利于生活的变化与进步,对于济南创城充满信心,希望泉城变得更加美丽、文明。
的确,济南市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我们可以切实感受的到,四月底以来,进入创城“百日决战”阶段,济南已逐步在城市环境、交通秩序、市民素质、窗口服务、校园周边环境和材料申报这六大方面补短板、促提升。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济南秉承“为民、靠民、不扰民”的标准,这些举措,将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文明”和“幸福”指数的双重提升,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城市“颜值”,修炼城市“气质”,提升济南内在竞争力。
这一次次的采访,不断提升了我们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与社会的接轨能力,同时也从阅历丰富的前辈口中了解他们的世界,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看社会的门。我也相信,这是一份独属于济南的回忆。
【作者:外国语学院 2015级 王文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