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21 09:11:54
今天是课题团队进入大西北的第6天,调研旅游发展对南疆地区的作用力。我们一路沿着京兰南线到达兰州,参会论坛结束后继续西进,顺着河西走廊经停张掖、哈密两地,吐鲁番是我们的第四站。
不同于哈密市经过小雨后的凉爽,下午在吐鲁番北站出站后,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明晃晃的太阳像是要把遮阳伞都融掉,我们笑称充分感受到了吐鲁番人民的热情。事实确实是这样,吐鲁番同胞太热情了。此时此刻,隔着两个小时的时差,同房的小伙伴已经熟睡,想起今天下午受到的礼遇,我还是非常感动。不论是普通话不太流利但一直尝试着跟我们沟通的出租车师傅,还是看到我们等错车好心提醒我们的维吾尔族姐姐,不论是走在路上点头示意的维吾尔族大哥,还是争前恐后跟陌生人打招呼的社区小孩,都让人从心底舒坦到每一个毛孔。这种感动来源于陌生人的善意,来源于同胞之间流淌的一种共情。
但一切关系和交往都是互动的,受到礼遇的前提是表现充分的尊重。如果以一名旅游者的身份进入陌生的环境往往难免好奇地东张西望,架起长枪炮筒拍这拍那,这可能会给在当地生活的社区居民带来不适感,换位思考一下就很容易明白,这不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情况。这时候微笑是双方交往最好的名片,发自内心的微笑告诉别人你没有冒犯之意。而现实情况往往是你对别人微笑你也会收到相同的微笑,反正这个小确幸我是屡试不爽的。
傍晚我们穿过一个城中村,找到了想要拜访的苏公塔,维吾尔族风格的建筑和灰白的天空相互辉映,十分壮美,一路上的坎儿井也让人不得不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吐鲁番的初印象出乎意外的美好,调研还未完待续,期待未来会有更有爱的故事和邂逅。
日记一气呵成之后,在落款处犯了难。2013级我的同窗们都已离开了学校,他们或升学深造,或初入职场,在这里不免俗套地祝愿他们一切顺利,也期待自己能够很好地适应17级研究生的新身份,共勉。
【作者:管理学院 2013级 林雪娇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