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古韵青城”实践团队队长 孙晓晴

发布时间:2017/07/25 10:06:32   点击:  

7月24日 星期一 晴
  “古韵青城”社会实践采风活动已经结束三天了,我也匆匆忙忙从青州赶回了济南,处理一些未尽事宜。今天是济南少有的凉爽天气,吃过早饭,准备整理活动照片及视频,以备后期剪辑。
  青州的夏天不像济南那么闷,却远比济南热。到达旅馆,稍作整顿,按照计划,我们需要再明晰一下个人任务、小组计划,之后熟悉拍摄流程,实地“预拍摄”。前者在室内进行,后者在室外。做完第一项工作的时候,太阳已偏西,本想此刻外出会凉快一些,但走出旅馆的那一刻,汗水便开始涌出,旅馆的前面是南阳河,河边古风建筑鳞次栉比,微风吹乱水中的黑瓦白墙,别有一番美感。团队便在南阳河古建筑群进行了“录制”预热。为完成预热,我们还特意添加了汉服元素,团队中两位高挑的姑娘便穿上了曲裾。毕竟是盛夏,厚重的曲裾穿在身上,汗水便不由分说地往下流。阳光洒在相机上,久了,便让相机有些发烧,摄像的同学就不得不配备一个撑伞的“助手”,小小的街巷,人不多,但在拍摄的关键时刻,也总能出现几个路人,让镜头有些尴尬。短暂的试拍已经是困难重重,未来预计半个月的拍摄又该怎样?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当日的迷茫和不安,好在之后的拍摄情况还算胜利,虽有酷暑、厚重的汉服、“不配合”的行人,却也都走了过来。
  我打开一个个文件夹,细看每一张照片。云门山苍翠的树、龙兴寺静穆的白玉石雕、驼山遒劲的雕刻、范公亭古朴的青石板、搞怪的合影,还有一张张挂着汗水的笑脸……一切,似乎都近在眼前。
  最后的一份文件夹是偶园街和井塘古村,两个都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偶园街,是一条古老的巷子,因清代大学士冯溥的私家花园偶园在此而得名。这条街,我路过多次,也仅仅是路过,街上的最负盛名的牌坊我都不曾正眼看过。这次,去偶园街,不是为了买书,也不是为了老槐树煎包,而只是为了偶园街。傍晚,走在偶园街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停下来静静注视着远处的青砖瓦顶,欣赏碧藤的低垂,感受一种独特的格调和味道。
  之所以喜欢井塘古村,是因为它的“慢生活”和那份难得的纯粹。用干草编织工艺品的奶奶,深院内劈柴的伯伯,树下品茶拉二胡的爷爷,还有用柴火煨出的豆浆,阳光下渐渐泛黄的槐花,携崽觅食的母鸡,漫无目的、自在生长的花草……在古村总能体会到一种“倚风听暮蝉”的诗意境界和一种远离喧嚣的安宁。在这种安宁之中,人与人之间变得亲近、亲切,走在林荫道上,或许会遇到一位在树荫下闲坐的爷爷,他可能会笑吟吟地问你从哪来,就像是邻家的爷爷……
  青州被誉为“古城”。悠久的历史积淀、古朴沉静的民风、喧嚣之中的的“慢生活”,才是古城独有的气质。打着发展旅游业的旗号,盖上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摆上随处可见的所谓“纪念品”,这样不但没有让古城的底蕴展现在人们面前,反而让古城的气质渐渐在“同”中失去特色,成为有名无实的“仿品”。守住古城那份独有的气质,古城才是古城。
  我看着一张张照片,思绪万千。


【作者:文学院 2015级 孙晓晴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