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物理学院本科生 贾玉锦
发布时间:2017/08/03 14:51:16 点击:
8月3日 星期四 晴
众所周知,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丰富,质量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的第一站选在这里无疑再合适不过了。
吃过早饭后,我赶忙走进了地铁10号线,开始了今天的社会实践调研。经过了1小时的地铁终于到达了久负盛名的上海博物馆门前,我不由得被它宏伟端庄的建筑风格所吸引。建馆以来,上海博物馆举办了各种展览百余个,如反映馆藏特色的“明清书法展”,反映国家文物保护政策成就的“文物博物馆10年成就展”,省市博物馆来沪展出的珍藏文物“敦煌艺术展”等。作为重要的科普文化宣传单位,现在的上海博物馆已对公众免费开放,这更加提升了上海博物馆的知名度。当然,为了保护文物,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例如每天最多允许8000人进馆。
站在博物馆前的广场上,面对着仿佛没有尽头的人山人海,头顶是上海的炎炎烈日,包围自己的是37度的高温,我在心里真切地体会到了上海博物馆那不可抗拒的魅力——即使天再热,队再长,能进馆一睹文物阵容,也不后悔此行!终于,在烈日下排队近一个小时后,我跟随着人流到达了进馆安检口,一阵空调的冷气慢慢包围全身,顿时神清气爽,排队带来的疲倦一扫而光。
进馆安检十分严格,想必是为了馆内文物的安全,毕竟每一件都堪称国宝,再怎么细致的安检都不为过。进馆后,首先在大厅里领了一份游览手册,手册里详细说明了每一层各有什么展览、分别有什么特色,以及重点推荐的国宝中的国宝,内容详细而不冗余,印刷精美,着实配得起馆内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陶瓷馆里,各种形态迥异的陶瓷作品中凝聚着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我不禁为古人的心灵手巧而赞叹;在青铜馆里,我见识了中国铸造艺术的博大精深;步入绘画和书法馆,我顿时被那一幅幅大气恢宏的作品所感染,俗话说字如其人,透过风格各异的作品对各位书画大家的性情可见一斑;在历代钱币馆里,我领略了中国及波斯等文明古国的货币演化的历史;四楼的明清家具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一件件散发着檀香的案几或是交椅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去感受其中的独特韵味。这一切的种种,以前都只在央视的国宝档案里看过介绍,然而现在,却能和这些国宝进行一次亲密的接触,其中激动,无法言表。
从一楼的雕塑馆和青铜器馆到四楼的少数民族工艺馆和中国古代货币馆,每个馆都展示了中国历史独特的一面。所有馆共同构成了辉煌的中国历史,体现了中国古人的伟大智慧。
上海博物馆 ,无疑是一个我国古代文化历史发展的缩影,在这里我们不光能大饱眼福,更能感受到千年以前的文化艺术气息!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人人都在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充满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然而博物馆内柔和的灯光、宽阔的场地都会让你紧张的心情舒缓很多,仿佛一切的压力都能在这得以烟消云散,时间就在这一刻选择了凝固不前,让人们身心愉悦、流连忘返。
【作者:物理学院 2015级 贾玉锦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