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台湾清华大学暑期交流学员 陈琳琳
发布时间:2017/08/08 10:09:05 点击:
8月7日 星期一 晴
转眼之间,我来到宝岛台湾已经整整一个月。坐在台湾清华大学的图书馆内,我思绪万千,脑海中有很多想分享的故事呼之欲出,悄然之间便跃然纸上。
首先,我由衷地感谢山东大学添翼工程之台湾清华大学暑期交流项目对于贫寒学子的大力帮助和关爱,感谢学生资助中心的路乔老师和国际事务部的张佳琦老师对于我和李英杰同学的一路关心和呵护,让我们这种贫寒学子也可以扬起梦想的翅膀,去感受不一样的世界,去感受两岸人民浓浓中华情满溢的温暖。
来到台湾之后,我接触到最多的是便是新竹当地的人,脑海中最深刻的印象也是人与人之间自然流露出的关心而引发的一系列温情。
在实验室里面,杨家铭导师亦师亦友的态度颠覆了从我启蒙时到现在对于“老师”这个词语的认识。“未见其面先闻其声”,六月,我还在紧张地复习准备考试周,杨家铭教授就发来邮件告知我一些关于课题的建议,并介绍了一位将要带领、指导我做实验超级暖心的学长。从考试结束,我的思绪一直在想怎样充实自己对于科研的认知,认真回想在贾春江教授实验室里面学到的点点滴滴,还向少澎学长讨教了几篇文献,争分夺秒地阅读。来到台湾清华大学的第二天,导师便与我见面了。杨家铭导师一直在提醒我放松,还幽默地调侃道:“看你肤色有些黑,看来是蛮喜欢户外运动的嘛,这样你可以在傍晚的时候好好逛一逛清大校园,清大还是蛮漂亮的!”当时感觉导师就像一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这样亲切,这样可爱。而在认真地实验计划讨论中,我又感受到一个老师的魅力,科研在杨家铭导师的解说之下变得不再神秘,反而更加清晰,实验计划条理清晰,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了我们的目标和任务。这样,我就被亦师亦友的杨家铭教授引进了科研的探索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未知,却处处紧密联系,因果交织。
与台湾清华大学的汤瑷霖同学交流,我们彼此分享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满足对方对于不同彼岸的好奇心。我带着她从雄壮秀美的黄山、烟雨朦胧的宏村西递遨游,飞到巍峨泰山山顶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爽,感受红日划出天际的神奇。则她带着我走过风景独好的日月潭,还有那南寮十七公里海岸线,去听大海的咆哮,去追逐火一般的夕阳。一天的结伴旅行就这样从两个人的笑语声中飞快地溜走了。这时间太短暂,不能满足我们交流的炽热之情!在分别的车站前,我看着瑷霖一步三回头,不停转过身来与我挥手告别,而我则是在踏上分别的大巴时,才猛然发现自己因为交流太多而口干舌燥,嗓子沙哑……我想,如果说“有缘千里来相会”,那我能够在学校资助中心的帮助下漂洋过海来与朋友赴会便是极大的幸运了!
一想到在宝岛台湾的日子只剩短短十几日了,我便愈加想去抓住这时光,细细感受并真挚地感激两岸人民这样来之不易的交流和互相关爱的机会,能够尽自己最大可能,用自己的眼睛、心灵去感知更多两岸相互交融的人文、地理景观。最重要的还是感谢,真诚地感谢母校对于我们这样有梦想难以展翅的学子的厚爱以及在台湾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处景,每一种温暖。
【作者:化学院 2015级 陈琳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