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朱鑫磊
发布时间:2017/08/15 10:33:23 点击:
8月14日 星期一 晴
立秋雨后的北京,夹杂着丝丝的凉意,走在路上,看到道路两旁铺满的落叶,想不到我这种凡夫俗子,在此情此景下,竟也体会到古人抒发秋风萧瑟时内心的那份感慨。不过今天可不适合伤秋,而是要了却心中的一份执念,一览798艺术区。
和798结缘来自一个人,那就是炳坤,老早就听他讲述自己游览798的故事,看到他向我炫耀那些在798拍摄的诱人照片,我决定有机会一定去798亲自体验一把。这不,趁着今天,不用为工作琐事困扰,我早早起床,背上相机,坐上车,带上耳机,来首舒缓的歌曲,一路经过北海公园,穿过南锣鼓巷,直奔我最终的目的地:798艺术区。
798,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片在废墟之上造就的神话,几乎已经成为了长城、故宫之后的第三旅游目的地,其吸引力可见一斑。恶劣的天气丝毫无法阻挡人们探索它的兴趣,门口整整齐齐码放的数百辆共享单车仿佛验证了这个事实。
405路公交恰好停在园区的西门,798三个鲜红的大字是那么吸引人的眼球,我感觉自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了。
走在798的路上,斑驳的红砖墙、空旷的厂房、废弃的烟囱、粗大的铸铁管道、废旧的工厂痕迹清晰可见。只不过如今这些斑驳的红砖墙上,多了一些不均匀的光怪离陆的涂鸦,空旷的厂房仅仅被抹了一层薄薄的石灰水泥,就成了表现当代艺术的展厅、画廊,或是某种艺术门类的书店;而那些废弃的烟囱和铸铁管道则被巧妙地当成了作为某种装置艺术平的一个部分。在这里,我仿佛感受不到多余的东西,旧的存在被包装成时尚,新的表现也巧到好处的和固有的建筑对接,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协调、吸引人心,我想,这大概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游览进行到半途,天空便飘起了雨点,为了躲避即将来临的阵雨,随便冲入一个展厅:张宇雕塑馆,而这也成为我此次游览798艺术区最大的收获。
展厅整体色调是透着专注和沉静的灰色,顶处垂挂下来的帷幔以其律动的线条更为其倾注了清新、现代的风格,焕发着恰到好处的盎然情绪。展厅东侧,小小的屏幕,只见一道修长的身影,坐在房间中,就那么静静地揉泥、育泥、塑性、上色,忘却了人世间的繁杂俗世,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塑便出现在其手中。MV中的一段话印象特别深刻“人手的触感只有0.2微米,只有那些顶尖技艺的工匠才能将其掌握”,我不禁敬佩地看向张宇老师,我们看到的只是他如今光鲜的人生,殊不知为了这0.2微米,他曾经承受了多少的压力和痛苦啊,我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
越发觉得艺术同宗教一般,注重修身养性,直面自己的心灵,与自己对话。正如张宇先生所言,工匠的技法,本来并不需要,也无必须之法。万般缘法,最重一场相逢。很有幸,能在如此多的展厅与张宇老师的作品相逢,聆听老师的教诲。
徜徉在798艺术区,我的思绪也开始变化,想静静地坐着,品一杯咖啡,细细的体验,凝神思索:用一份真正的执心执念对自己在做的事情保持平常心,充满责任感,在越来越快的世界里,做一个幸福的人。
雨停了,是该离开做自己的事啦,798、张宇雕塑馆,有缘再聚!
【作者:政管学院 2014级 朱鑫磊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