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法院实习生 陈红媛

发布时间:2017/08/26 08:53:27   点击:  

8月25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法院实习的最后一天,一个星期时间转瞬即逝,收获颇多,感悟颇深。
  “法院是最讲法律的地方,最值得人们期待公平正义的地方。”这是竹新法官助理反复提到的一句话,而在接下来的一星期里,从提审过程到刑庭开庭过程,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更是将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日照中级人民法院提审集中在一部分上诉开庭前的调查审问,在日照市看守所里,我们见到了两位上诉者。第一位上诉者涉及诈骗案,我们首先对于他的身份和一审判决结果进行确认,倾听他的上诉理由并且与他所提交的上诉状进行核对,这位上诉者一直在强调只是民事经济纠纷,不涉及刑事犯罪,最后打起了感情牌,说起了许多与案件无关的话语。我们耐心地听着,对于案件我们会进行合议庭的审议,一定审慎,并且向他保证会使案件得到公平公正的判决。第二位上诉者年龄将近六十岁,在一年时间内,偷了八辆自行车,犯盗窃罪,判决八个月,希望通过上诉进行减刑。我本想象这大概是一位年轻力壮、精神矍铄的中年大叔,没想到却是一位精神萎靡、弓腰驼背的老人,并且身体偏瘫,身负重债。我们同他进行了交流,也感受到他的生活艰辛悲凉,并一直在强调,出狱后一定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讲到最后,他的眼角隐隐有着泪光。
  刑庭开庭过程,也是一次次的交流交锋,地方法庭与平常模拟法庭所见的不同,更多展现的是法官对上诉人和被上诉人解释,解释法言法语,解释法庭进行的每个阶段步骤。刑庭案件涉及有重婚罪、故意杀人罪、盗窃罪、诈骗罪等,多种多样,每一个案件中更是有自己的背景,即使相同的罪名也有着不同的情况,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个案子。在乡土中国中,可能大部分人都不那么习惯用法律角度看待问题,习惯用传统社会至情至理来理解问题。他们可能不知如何去理解法官的裁定与常理之间的出入,而这些问题,要解决,也是艰难的。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了陈秋实在一次演讲中所说的话:“的确中国很大,中国的问题很多,但蜗行牛步,也总能到达。正义,或许来得晚,但是我们等得到。”
  而刑事审判庭的法官和相关人员言行更是让我感到他们身上重担和责任,他们从业时间各不相同,有刚刚从业的书记员,有从业五六年左右的法官助理,有从业十几二十几年的法官,而他们仍然是刚开始从业的模样,依然充满激情,依然保持初心,保持公平公正,讲求法律,不被金钱、权力蒙蔽双眼。
  在一个星期时间中,我并没有全部了解刑事审判庭面貌,却对法院工作充满向往和憧憬,也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与工作人员交流中更是收获颇多,他们和我们一样走过大学生活,历经过青春美好。在实习的最后,他们告诉我们:希望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希望在从业之后经历过“困顿、挣扎、煎熬”甚至是“江湖险恶”种种考量。以后的我们踏过坎坷万千,依然能够任重道远,在混沌中保持一颗清明的心。在不断被现实摧毁之后,依然重塑法律道德和品格。
  法律人,我们该争气!


【作者:法学院 陈红媛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