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咕噜轱辘”实践调研团队成员 程舒

发布时间:2017/08/26 23:06:30   点击:  

8月26日 星期六 多云
  今天“咕噜轱辘”实践调研团队对调研报告进行了最后的收尾与总结,这使我不由地回想起半个月以前的调研报告写作,以及其中的准备工作。
  接到调研报告任务的时候,我正在伦敦上暑期学校,学习所在学校的一门课程。时差原因使我总是晚一步收到消息,又难以与伙伴们统一步调。同时,调研报告的初稿写作与暑期学校期中论文的写作好巧不巧撞到了一起,初稿修改与完善又与期末论文赶在了一起。本身运用非母语语言进行论文写作对我而言就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别提遵守本地的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习惯了。当我埋头于外语文献,苦思于论文写作时,调研报告又不期而至。
  为了这一次调研,我们小组在之前就进行了充分的访谈。此次调研围绕“政府在共享单车运营中发挥的作用”展开,以济南市为例,探寻政府在共享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公共服务领域中市场角色的参与与作用。在多方压力之下,能否完成质量达标的调研报告,能否不辜负伙伴们的努力与坚持也成为了我心头的一份沉重压力。
  但这种情况下,解救我的依旧是伙伴。组员们对我的情况表示充分理解,并允许我延期上交我负责的部分。和我一起负责这些部分的小伙伴则大方地承担了文献的梳理收集和支撑论点的论据整理,并也由她进行了主要的写作,我负责次要执笔和后期修改整理。我们所负责部分在与分析济南市共享单车的定位、规模与作用。我们考虑到济南市政府严格准入和现有共享单车运营与市场占有率的实际情况,以摩拜单车为主要分析对象,大量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摩拜单车运营企业的声明等,依托于与济南市停车办(负责监管共享单车的政府部门)进行的访谈和从他们手中拿到的数据,对这三个小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梳理和阐述。
  就济南市共享单车定位而言,企业自我定位方面(以摩拜单车为例),我们认为摩拜在走一条“互联网+科技升级自行车,让自行车回归城市的绿色之路”。它鼓励并实际推动了用户的绿色出行,并产生示范效应中起到了示范与推动作用。同时摩拜单车也是“互联网+”大环境下技术升级的产物,创建了全球首个智能共享单车模式,体现出其“互联网+科技升级”交通工具的性质。政府定位方面,首先,共享单车服务属于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之一,政府对提供共享单车服务的企业依据城市自身情况与市场现状而制定的准入标准,实行市场监管。同时,政府也应不能忽视正视提供共享单车服务企业的公益身份,即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与绿色出行的提倡者。其一,共享单车正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由于其本身特性已经参与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来。其二,共享单车让自行车回归城市,可能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提供了突破口。
  就济南市共享单车的规模而言,截至2017年7月,济南市共享单车控制在1.3万辆左右。依照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标准将比例控制在大概是120 : 1(居民 :公共自行车),目前全城已确定了2700多个点。济南市政府在进一步引入共享单车这一方面呈现出积极的姿态,预计公共自行车数量还将不断增加。
  就济南市共享单车的作用而言,积极的正功能方面;它是公共交通系统的补充;它具有单车大数据的点并因此发挥独特的交通作用;它传播骑行文化,践行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理念。但负功能也同样存在:一、共享单车存在扰乱公共秩序的可能性;二、它会造成一定安全隐患;三、它可能会引起市场恶性竞争。
  在伙伴们的合作与相互扶持下,我们最终完成了报告的写作,或许它还不够成熟,但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成为我们探索、求知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在它之后,还是专业知识与情怀的海洋。


【作者:政管学院 程舒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