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31 22:13:16
点击:
汉语是种非常美丽的语言,因为它有着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美丽意象,比如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它也有着许多令人扼腕叹息心向往之的鲜活辞藻,比如无私的奉献和无言的牺牲。伴着初秋有些凉意的微风,我们“薪火相传,红色精神”社会实践团的成员来到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近距离地接触和学习这位少年英雄短暂却绚烂的一生。纪念馆主要由雷锋纪念碑、雷锋事迹陈列馆、雷锋墓和雷锋塑像组成,正门上方,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的“雷锋纪念馆”五个镀金大字熠熠生辉。远远望去,纪念馆的造型犹如一面展开的旗帜。
纪念馆负责人早早地便在门口迎接我们,他首先带我们来到了纪念馆一层的雷锋生平事迹展厅。展厅内陈列的文物资料,既包括上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也包括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手迹,负责人根据陈列的文物资料,为我们讲解了雷锋的成长史,从苦难的童年、上学读书、走上工作岗位,到参军以后和成为永生的战士,娓娓道来雷锋平凡而伟大的模范事迹和由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一生。二层的大型临时展览更是运用了现代陈列理念和触摸屏等高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现了雷锋精神,使我们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我们走出展厅,来到雷锋纪念碑前瞻仰,碑正面“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雄浑潇洒的大字下面,是一组以雷锋模范事迹为内容的汉白玉浮雕,望着镌刻着的雷锋刻苦学习、请战、风雨中送老大娘,和少先队员在一起植树等生动感人的形象,我仿佛看到了他帮助丢失车票的妇女坐上火车去见阔别多年的丈夫,他在病中仍协助建筑工人的工作以便学生们能早日拥有崭新的校舍,他不顾烈火烧灼过的伤口参加抗洪抢险屹立成祖国最坚韧的堤坝,他贡献出自己的藏书让连队春风化雨让基层桃李芬芳。他用微笑温润着人民的心田,他的的确确将自己化为了一颗螺丝钉,永不停歇地工作,使得社会秩序井然地不断向前。他走到哪里,哪里都是和谐,一颗赤子之心从不曾熄灭。
走过墓前广场,雷锋墓坐落在陵园的东北角,他安息在苍松翠柏间,他的精神却穿越古今,从不曾消散。我一边参观一边思索着,雷锋是没有家的,父母早亡,曾经家庭的温存早已在旧社会非人待遇的碾压下凋敝成齑粉。可他真的没有家吗?他曾在受帮助的人对他千恩万谢问询住址时回答:“我就住在中国!”是的,他并不用担心无家可归,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因为千千万万受过他帮助和感召的人民都是他的亲人,他所站立的中国,就是他永远不会倒塌的家。
雷锋之后,还有孔繁森、焦裕禄,还有郭明义、白芳礼,还有千千万万个践行着雷锋精神的群众,他们籍籍无名,他们又顶天立地,他们与活在历史和人民心中的雷锋一样,是永远闪耀在历史中永不湮灭的珍宝,是当代繁荣富强的中国不可或缺的道德基石。
我心想,“沙场秋点兵”尚未走远,十九大又即将到来,今天的中国,就是这样的精神指引着,也鞭策着后来人,用更广阔的胸怀去爱世界,走过人生的坎坷烽烟。我相信,雷锋埋骨在中国的土地上,也永远活在千万人民的心中。
【作者:管理学院 2014级 栾靖雯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