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赴北京高校及党政机关访学学生 张劲松
发布时间:2017/09/11 16:52:47 点击:
9月11日 星期一 晴
政管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系素来有开展北京访学实习活动的传统。9月2日上午,我们一行9人,乘坐10点左右的高铁开赴了北京,大约在12点左右的时候到达。放下东西,简单吃了个午饭。然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北大。在北大马院的院楼接待室里,我们见到了盛名在外的孙熙国教授。他先给我们从整体上介绍了马学科,然后又追忆了北大马院的历史,接着介绍了当前马院的学科优势,并且鼓励我们以后有机会报考北大马院。最后,我们和孙老师以及一些其他的老师、学长学姐合了影后,便满心欢喜地告别了北大。9月3日,上午经过一番休整之后,我们于中午时分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拜访了就读于人大的几位学长学姐。人大的学长学姐们和我们一起来到了饭桌上,在那里我们着重谈论了一些学术上的东西,当然也兼有生活中的内容。晚饭结束后,伴着夜色,我们回到了宾馆,结束了这充实的一天。
9月4日,我们去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要拜访了孙信主任,并同那里的一些研究生举行了座谈。孙信教授先是给我们回顾了这所学校的历史,着重强调了党中央对中央社院的重视。然后,孙老师又为我们阐述了社院的培养方向。最后,孙信老师解答了我们几个简单的问题。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结束了这次愉快的访问。9月5日,我们有幸去拜访了90高龄的高放教授,他是国内社会主义学科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大家进屋以后,精神头儿还非常棒的高老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对我们语重心长的告诫。他先是给我们介绍了高校设置科社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从他的学术经历出发,给我们讲了国内科社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历程。接下来,同学们问了高老师几个问题,高老师于是便慷慨解答。我也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基础但是却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高老师从多维度多方面给我阐释了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我觉得真的是受益匪浅。
9月6日,我们前往中共中央编译局,拜访了那里的王学东研究员。接下来,王老师运用了实物展示的方式,一边给我们看他们的翻译出版的实体书,一边介绍他们的历年的翻译著作,给我们阐释了中共中央编译局从成立到今天的巨大成果。9月7日,我好好休息了一天,其他的同学有的出去找北京的同学交流了,有的出去逛了北京一圈。然后我们于9月8日一起坐车回了青岛。
在北京的这一个星期里,我们遇见了很多,接触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一是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闻。此次北京访学之旅使我们走出了课本,走出了学校,来到了生活,来到了北京,来到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从而使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二是促进了思考,锻炼了思维。访谈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也不是机械地倾听,而是有一个互动的过程,积极跟着老师的语言走,并且在恰当的时机提出自己的见解。三是加强了沟通,提高了表达。访学过程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样,表达也是促进沟通的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四是脱离了空谈,深入了实践。
理论脱离了实践,是空洞的理论;实践脱离了理论,是错误的实践。理论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实践的作用是修正理论。理论跟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从课本上学到的是知识,在生活中做到的才是实践。这次北京访学之旅历时7天,参与13人,涉及北京5个高校及党政机关,带给了我们10分的充实与满足。这真是一次美好而充实的北京访学之旅啊!
【作者:政管学院 2015级 张劲松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