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荣周继萱
发布时间:2017/09/17 11:44:01 点击:
9月16日 星期六 晴
新学期刚刚开始,天气爽朗。站在凤凰居五楼的落地窗前,看着来来往往的新生,我被暑期实践总结工作压迫而致的疲惫感,被迎新的氛围一冲就散。但想起刚刚结束的残疾人就医调研,它在我脑海里留下的几许印象,依然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在暑假我们了解到,中国的残疾人真的很多,全国有八千多万。按济南统计局的数据来说,济南每五户人家,就会有一户家庭存在残疾人。暑假之前我们跑了很多医院,也采访了很多医生,但所有医疗机构都表示:他们几乎没有见过残疾人来就医。有的医生向我们猜测到,“也许是一般医院的专业程度不够,可能给残疾人看病的医院必须具备一些残疾人救治的专业技巧,所以可能是专业的残疾人医院收容了他们。”为了验证这个猜测的正确性,我们询问了济南市的各区残联,结果得到的答复是“济南从没有这样的专业医院。”听到这个答案的我更迷惑了,这也就是说,有非常之多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的残疾人,既没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残障专业医院可去,也没有选择去一般医院就诊。那么他们生病了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相信,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居然还会有如此大的一个社会群体,脱离于现代医疗体系之外。难道说残疾人真的天生很少生病?
在残联的帮助下,我们通过交谈、手语、笔写等方法采访了很多残疾人朋友。我们了解到残疾人和普通人一样,时常会有小病小痛,偶尔也会有人出现重大疾病。但令人难过的是,这些残疾人面对疾病的态度大多是漠然和不关心。疾病能扛过去最好,如果扛不过去,他们就开始消极地打算等待死亡。深究其如此行为的背后原因,大概是因为身体的残疾会使就医过程非常坎坷,以致于他们没有能力去就医。另一方面从心理角度上来说,大部分残疾人因为身体的残疾都非常不愿意与正常人交往,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的圈子封锁在残疾人独特的交友圈里。
我们也再积极地寻找着解决的办法。我们也和残联联系过,但能做到的事情仍然在少数。稍好点的是,我们提交了的一份报告,得到了济南市残联的重视,借此他们和医院不断沟通,希望在将来可以为残疾人就医提供专门的就医指导人员和服务志愿人员。
调研就这么结束了。如果让我质问我自己:“我们所做的到底可以给那些残疾人带来什么呢?是经济上的改善?还是政策上的支持?是心理上的辅导,还是就医过程中的帮助?”那么我的答案是“这些都不明显,或者说到来的也许非常慢。”但我相信,我们在那些残疾人朋友心里,在那些医生心里,在那些社区居民心里,留下最重的就是我们的真心,一颗希望社会良性趋向运转的心。
【作者:政管学院 2015级 荣周继萱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