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外语学院本科生 孙金

发布时间:2017/10/09 09:11:08     

10月8日 星期日 小雨
  假期过后再无假期,不下雨出来活动。三点骑车离开洪楼,已经有了雨丝。迎着风骑行,镜片上几滴雨滴,紧贴着眼睛,弥漫着些许雾气。
  原本约好三点半开始的排球,到了中心,场地却空无一人。心里却也不急,源于洪楼的日常拖堂的良好传统让我对这些老师不太焦急,进入旁边的知新楼,随便找个位置看会闲书等待着他们的姗姗来迟。
  我是大一开始接触排球的,秋天的一个下午,看到有院队在训练,见到有熟人,厚着面皮去蹭了会,从此与排球结缘,成为大学日常的一部分。进入排球队,备战山大杯,和学长们一起在洪楼与校外大神蹭球、在中心打球。为了练习一传约大神特训两周,手臂前段被球砸的肿胀发青,到了场上依然状况频出,还是经验积淀不足。
  四点了,终于有人来了。一位已经毕业的法学李学长和哲社的解老师、侯学长,还有卫生检疫站的时老师。排球最好在这里,两三人便可以开始热身,开始练球。场地上积水还未散尽,拖地神器一过,踩着水迹开始了打垫。不一会,这次约球的发起者便下课赶过来了,经研院的唐学长,老师们喜欢称他为母鸡,原因我也不知道。个人推测应是他跳的高,进攻快,就像飞一样。175的身高,2.4米的男网,扣球跳跃肩膀几近网口,一次快攻几秒便可以完成。
  雨雾弥漫,渐渐的操场上只剩下了我们一个排球场地还在进行。小雨形丝,成雾,知新楼鼎仿佛隐于云雾的仙境,模糊中看到时钟弥发着淡淡晶莹。雨渐渐变得密集,以往轻盈的排球在雨水的浸润中愈发沉重。稍不注意下,原本一传的碰撞就变成了摩擦,难以控制方向;扣球跃起的瞬间,发现球比自己预判的的速度更快;二传上手支起的瞬间,球却很快脱落。阴雨湿滑了地面,淋湿了排球,手感稍有影响,却不能妨碍大家的肆意发挥。扣球跃起、摔臂引体、鞭打转体,攻击淋漓尽致。判断落点、移动走位、下蹲、大腿发力引体、手臂撞击,防御也不落下风。
  渐渐的,雨水淋透了衣服,不得不结束这次约球。
  雨势渐起,到校已是一身寒气。喝下几口热水,顾不得吃饭,赶到浴室,热水浇到身体的那一刻,顺着头发淋下,带走身上残存的雨水,舒服。

【作者:外语学院 2016级 孙金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