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 赵川博

发布时间:2017/10/10 09:28:26   点击:  

10月9日 星期一 雨
  今日济南阴雨,不愧是号称没有春秋的城市,似乎秋雨一下,整个泉城便冷得入了冬,早上竟然被秋风叫醒,看着窗外面阴沉的天色,不由得不想离开宿舍,对未到来的课程多了几分畏惧和瑟缩。
  但这可是开学上课的第一天,想要躲开也是不可能的,我心头暗暗地对自己说,于是乖乖地穿好衣服,匆匆洗漱过后独自一人走去了空旷的食堂——这时,许是只有六点五十的样子,顺顺利利地买了老一套的早饭,在床边一个人默默吃完,心里不由得惶惑起来。
  什么时候自己一个人生活成了常态呢?这个问题让我似乎认不出我自己了,从前的我习惯于依赖,孤独一人便不知所措;可现在我却能够轻松自如地独行在山大的道路上,也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用餐,一人学习——这时大学带给我的蜕变吗?我没时间回答自己,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已经快要上课,该是出发的时候了。
  出乎意料,我竟然是第一个到达教室的,看着空荡的教室心里全是唏嘘,不知从前一起上课的人还剩几个能在身边,可是往事只能回味,我知道能做的只是抓住现在的时光。课程过得很快,将近两个小时像是风一样从耳畔刮过去,也许是老师的授课方法独到,也许是声调温和,让从不喜爱传统文学的我也生出了一丝读读古代神话的心思,作业倒是不难,查了查资料之后便自己做了出来,只望下次上课时能让老师有几分满意。
  下午更是匆忙,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正是我们专业的重头戏,虽然我们没有课本,没法完全跟上老师的节奏,但是从老师的字字句句里我读到的全是对于汉语的爱,对于这门事业的崇敬和为人师表的以身作则,我想可能这就是很简单但又缥缈的两个字:素质。大学的课程确乎不同于往常,没有老师手把手的指引,一切都要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思索,也许这正是我们欠缺的,知道了不足,心中却不气馁,一节课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心中留下的不多,只有一句:汉语走向世界,吾辈义不容辞。
  这是我大学生活的第一天,虽说真正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可我至少知道了我的去处,对我的专业有了一丝自豪感,如果要问我这一天对我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就是让我更期待明天的到来吧。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 2017级 赵川博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孔浩鹏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