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孙金
发布时间:2017/10/11 09:42:13 点击:
10月10日 星期二 雨
济南的阴雨天气不知道何时会停止,连着两天下午五点冒雨步行到中心开会,心里多少有些阴郁。路上的行人大多匆匆而行,电动车、汽车,时不时疾驰而过,溅起片片泥水。少有像我这样,,举着一把遮阳伞,独自一人在雨中走着;偶遇情侣多依偎而行。
跺跺脚,抖了抖身上的雨水,便进了明德楼的自助会议室。今天会议的主角很特殊,不远千里从30度的安徽来的唐氏基金会的一位老先生、宣老师和来自太湖边基金会中心的于勤老师,以及一帮09、12、13级的骨灰级学长学姐。我一直不太热衷于会议,开始时只想着如何尽地主之谊,做好我为老师添茶送水的工作。在山东,客人杯子里的茶水如果是凉的,总有待客不周之嫌。况且今天有一位老师特别关心我们,乐于和我们交流,以往的招待中,有过一次会议喝了近一壶水的趣事。这次,总不能招待不周。
心存杂念下,并没有记得老师们讲的全部,只记得比较新鲜的部分。山大的校园文化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我真是一片茫然。宣老先生给出了令我很感兴趣的答案:“德”。他没有去追溯历史渊源,也没有引据经典。“山大校区五条南北大道均以德字为名,十条东西大路均以圣字为名。始进山大南门,右手办公楼名明德,左手则为小树林。”很简单的观察校园布局所得,着实令我这个山大人汗颜。各个道路的名称,我从未在意过,内涵意蕴与我更是无缘。日常从未关注过,自限于个人狭小的格局气量。
另一个触动我谈话的便是关于诚信状。始于唐社,后来全校推广、全体本科生参与。作为组织者,看多了大家敷衍,心里也颇为不耐烦。“一个社团的活动能够得到学校如此的支持与推广,可见山大对其的重视。诚信状能够被推广,也是蕴含着山大老师们对你们的育德期望。”宣老先生的话总是饱含激情,也从不同角度引起我的思考。当年优秀学长学姐留下的名片,现在,或已丧失独特性,但我们应当继承,赋予它更独特的内涵。
天气的原因,会议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与会,有所心得,便很好了。
九点会议结束,室外雨也停歇下来,暂时没了湿气,充斥着满满的凉冷风。告别了一群说要加秋衣秋裤的小伙伴,独自踏上了回洪楼的路。
【作者:外国语学院 2016级 孙金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怡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