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巩麦琛
发布时间:2017/10/11 10:35:21 点击:
10月10日 星期二 雨
今天是大一新生正式上课的第一天,不知道学弟学妹是否能够尽可能地适应时间的安排、课业的负担?在今天,我们给部分大一新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山东大学(青岛)学生会志愿者工作部第二轮的面试。
在经过以自我介绍和简单问答为主要形式的第一轮面试后,有33名同学进入了第二轮的竞争。为了更好地考察面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辩论的说服能力等,选出更适合志愿者工作部的同学,我们最终确定面试的形式为无领导小组讨论。
由于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面试形式,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评判水平以及确立一个更适合志工部的面试方法,昨天晚上我作为旁观者去了解、学习了体育部、权益中心以及秘书处的面试。不同部门各有其特点:权益中心偏向考察同学们的逻辑思维,秘书处给了同学们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各种细节,体育部则与实际结合让面试者设计一场完整的篮球赛。
在综合各种模式的优劣之后,我们开会讨论确定了本部门的流程、打分标准以及注意事项。面试者自己分配时间,在8分钟内完成读题、讨论并汇报成果三项任务,这既能发挥同学们的自主性,又能在不同的角色分工中展现自己的优势、暴露自己的不足。
我们提前布置好面试教室,准备好面试问题和打分表,静静地等待学弟学妹们的到来。他们有人早早赶到了面试现场,虽在说说笑笑,但我们能感觉到他们的紧张与不安;也有急急忙忙下了课跑过来的同学,还在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面试很快开始了,有分工明确、组织有力的小组;有自发地担当计时员认真踏实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学;有争先恐后夺取最后汇报机会的小组;有迫不及待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渴望得到大家认同的同学…我忍不住想到,如果是我,我会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能不能协调好大家的讨论?还是我只能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参与者?无领导小组讨论,这几个字看起来容易,其实并不简单啊。
最后,我总结了一些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首先,摆正心态,把小组成员当作合作者,既有利于减轻压力,又有利于达到共赢的局面;其次,认清自己要在群面当中担当什么角色,发挥自己的特长;第三,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一定要体现逻辑性,最简单的比如说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依次阐述。
面试结果仿佛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都有所收获,对吧?
【作者:政管学院 2016级 巩麦琛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怡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