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护理学院本科生 张驰

发布时间:2017/10/21 09:52:17   点击:  

10月20日 星期五 晴

  2017年10月19日,护理学院在趵突泉校区八号楼8233教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主题团会。此次班会由我主持,主要就是带着大家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访谈录,而在开团会之前,我提前学习了这本书,下面就想谈一下我自己学习这本书的感想。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采访实录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2017年8月在全国发行。这组采访实录共采访了29人,其中既有同他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期间,同乡亲们一起劳动和生活,和乡亲们成了一家人。作为知识青年,习近平有文化,有思想,敢担当,能做事。当年与习近平一起劳动、生活的知青和村民们,讲述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村民说,无论习近平当年是我们村的支部书记,还是现在是全党的总书记,他的心一直都在我们老百姓中间。老百姓们的朴实话语深深感动着我。七十年代初的梁家河人,绝不会想到习近平后来会成为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村里人对所有的知青都一视同仁。这样的对待也给习近平总书记极大的鼓励。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也能艰苦奋斗,为老百姓做实事,我们大学生还有什么不努力学习呢?
  戴明说:“人的经历不同,想的东西不同,对人的影响不同,最后所走的道路就会不同。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这七年,给他对社会、对人民的认识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他通过劳动,理解了贫苦劳动人民的生活窘迫状况。那时,农民的希望和诉求,就是吃饱肚子。而农民生活的困苦,我们在北京城里几乎想象不到。如果没有插队这段经历,我们很难看到农村的真实情况,很难认识到农民的生活现实。我在梁家河插队是一年半的时间,而习近平待了七年多时间。农村生产队的这段生活经历,对我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习近平的影响更是可想而知了。”
  而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信在我今后的路上,也会像书记一样,努力学习,认真做事,用自己的力量为人民做事。我们应该向楷模学习,向榜样致敬。


【作者:护理学院 张驰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