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临床医学院本科生 陈立新

发布时间:2017/11/05 00:04:13   点击:  

11月3日 星期五 晴
  103路公交车刚到站,随着拥堵的人群,我总算挤上了车,无所事事地坐在最后一排,等着到达中心医院的那一站。正是午后,在公交车有节律的上下颠簸中,秋困的倦意渐渐席卷了我,视野也变得朦胧起来,我感觉自己快要睡着了。
  车体猛地一顿,似乎是到站了,紧接着就是一阵重物拖曳的声音,我迷迷糊糊地抬起头来,就听到一长串的“呜噜呜噜”,像是人声,却又不太正常。在周围人的一片议论声中,我彻底清醒过来,终于见到了这些声音的来源——一对母子。打眼一看,这对母子是拾荒者的模样,衣衫破旧,缝补的一块接着一块,头发蓬乱,手里紧紧握着大号的垃圾袋,神色紧张地站在门口,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这对母子一开口,我便知道了两人的状态,典型的智力缺陷。他们只能发出类似尖叫和吞咽口水的声音,无法说出正常的话语,面部表情丰富,或者说是异常可能更准确一些,全然不顾车上的其他乘客,咿咿呀呀地喊叫起来,似乎在交流着什么,旁人却完全听不懂。坐在我后面的乘客开始小声议论了起来,语句间,我了解到,这对母子在这条线路上很长时间了,一直以拾荒为生,公交车司机都已经认识他们,是一位妈妈带着她的孩子,相依为命。
  又到了一站,坐在前排的两名乘客离开了座位,站到门口准备下车,把位置留给了这对母子。那个母亲用手指指座位,呜咽两句,似乎在交代着她的儿子什么,可她孩子一个劲的尖叫,并试图逃脱,似乎不同意。可最后还是坐到了座位上,眼巴巴地看着那位母亲,拖着沉重的尼龙袋子站在门口。两个人不时地呜咽几句作为交流。不一会儿,那个孩子站起身来,走到门口去拉扯那位母亲,两个人又是一阵推搡,可似乎孩子最后说服了他的妈妈,他牵着母亲的手坐到了座位上,面上流露出了一种满足的笑容。看到这里,我和其他乘客都唏嘘不已,拾荒者或者智力缺陷又能代表什么呢?正常交际功能的丧失,却不意味着心中亲情的消失,不正常的行为下面,却又深深藏着孝敬父母的道义。我们这些没有缺陷的人是否也能这样,来表明我们对父母的爱呢?
  在这个萧瑟的秋季午后,我却感受到了入秋以来最温暖的瞬间。


【作者:临床医学院 2014级 陈立新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明珠 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