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晓慧

发布时间:2017/11/08 20:48:54   点击:  

11月8日 星期三 晴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作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十九大感触颇深,我想用笃定、行动、担当三个词语表达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
  第一,笃定。10月18日,我们集体观看了十九大开幕式,在习近平总书记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讲话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十八大以来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爱国的笃定,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笃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笃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再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对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笃定。十九大顺利闭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时代下我们将在新思想的指引迎来新的伟大胜利。
  第二,行动。言之易,行之难。我们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我认为理论的魅力在于行动,而不是抱着理论纸上谈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懂、弄通、做实,就是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懂是前提,做实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就如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么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因此,巧妙精悍的理论只有转化为我们自身的行动,才能使理论的魅力熠熠生辉。
  第三,担当。每个人对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也强调,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百年梦想,其梦可圆其荣可待,复兴之路,其景可赞其程也艰。虽然我们生于安乐,但我们深知肩上的重任。因此,我们要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感,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气概,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终需努力”的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级 刘晓慧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