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2017温暖拾忆 话剧排演者 王帆
发布时间:2017/11/16 10:01:39 点击:
11月15日 星期三 晴
任务与挑战相伴相生,失败与反思相辅相成,话剧的舞台上如此,人生的平台上亦然。
——题记
2017年9月23日,我换了一个身份,成了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学生会宣传部的一名小干事,那种小小的归属感,仿佛用尽了我整个九月的运气。
然而……
2017年10月10日,我被委于小事,排演联谊的话剧,那种涌上心头的自豪与自信,是一个外行人对一个未懂领域的无知。
仅仅一周就需要成型的节目,在一周之前的境遇是:剧本是笑点全无的混乱改编,演员是刚刚认识的部员们,道具不知,背景音乐无,场地不详……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真不知道,当时的我怎么有勇气接下这次任务,总想着咬咬牙就能挺过的难关,这次,或许挺不过了。看着镜子里那张欲哭无泪的脸,我无奈的对自己说:算了,告诉别人你不行,又能怎么样呢?这个念头一闪而过的时候,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笼罩着我,同时竟有一种惊恐,这还是我吗?那个独自走过高考独木桥的我,那个日日苦学的背影,那夜夜不灭的灯,即使面对那样的境地,我都笑着往前走,怎么反倒过了桥之后,那人性本来的软弱与退缩,如此赤裸裸的展现在我的眼前,令我感到压抑。回顾看看自己来时的路,那或深或浅的脚印仿佛在说:可以的可以的……一遍又一遍,我知道,即便是朝着自己未知的道路,也必须战战兢兢地向前走。
熟悉部员,修改剧本,征求意见,购买道具,组织排演,控制流程,单独加班,失误预测,想法汇总……从剧本一点一点地做起,和小伙伴们一天一天地熟悉。时间逼近,看到其他部门加紧排练的脚步,我的紧迫感上来了。当我带着他们进行最后一次排演时,我告诉他们:最后一次预演,大家认真一点啊!但是,但我看到他们依然衔接不上的表演,我的内心是生气与着急的,但我的脸上仍故作轻松。晚上我一个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时,我告诉自己:你怎么能对他们生气呢?本就是你组织的剧本,包袱与笑点不足,时间短,排练次数少,那么节目衔接不流畅,场面效果不理想,是预计之中的事,你有什么资格来表达自己的生气。
第二天上场前,他们告诉我:会好好演的。我竟不自觉对表演充满希望。
结局呢?你肯定会猜,演出大获成功,得到大家的赞扬。
一般电视剧的结尾,不都是以happy ending 结尾吗?但我的,却不是这样。
虽然我在后场,看不到舞台的画面,但我心中知道,第一次导演之旅,结束了,在众人的无视中,以悲伤且无奈的帷幕收景。
随后,所有部员仿佛忘记了这件事,没有指备与苛责。我背起书包,走出了演出室。我知道,不提起,是对一个并未完成好任务的人的最大包容与尊重。但这不能成为我不反思的借口,不能成为我不回顾的理由。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往往失败才会让人学的更多。一件事,你费99%的努力与花1%的心力大多时候都是不完美的,但前者一定会让你的生活充满动力,前者的失败会使你反思,但后者一定仅是使你懊悔。当你处在付出你全部精力但仍不圆满的的境地里时,前者心中充斥的是完成后的轻松,而后者是终于结束了的侥幸。
后来,舍友无意中说笑道:你们排的节目真的好尬,太干了!我心中竟不自觉的涌起一股怒意,我一脸严肃的告诉她:既然已过,不要再说了,好吗?我们小伙伴们真的很努力了。她惊诧于我的愤怒,我也猛然意识到——有些事,你不说,并不代表你不在乎,正是因为在乎,它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即使不完美,却是任何人都无法诋毁的存在。站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来讲:任何东西,不论是一篇文章,一件作品,一场活动,只要它是经过精心策划过的,它再不好,你可以提出指正的意见,但不能轻轻松松的否定,也许你看似无意的言行,就间接的否定了一个人,会在那个人的心中留下一滴带尘的雾气,不知哪一天,就会汇聚成一片黑沉沉的乌云,只要轻轻一碰,就会下一场湿掉整个心房的雨,如此循环。
所以,不妨保持人性的坚毅与善良,少一些懦弱,多一些面对,少一些退缩,多一些前行,少一些侥幸,多一些反思,少一些苛责,多一些包容。在剧目的舞台上,演技是核心;在人生的舞台上,不只靠演技,还有态度。
也许,我在山大仅仅两个月,所知所想所感甚少,但作为一个山大人,交出我第一份答卷,很好!
本篇日记为“2017温暖拾忆”山大日记征稿活动投稿,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所触动,可为作者点赞,或留言支持。山大视点微信公众号也将进行投票活动,欢迎关注支持您喜欢的日记作者。您的支持将作为评奖的重要参考。也欢迎您投稿,详情参见山大日记主页通知。
【作者:软件学院 2017级 王帆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