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18 10:42:54
点击:
“一个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教化,而在于启蒙;一个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宏伟、有多现代、有多少古董,而在于它的思想、它的视野、它的价值观、它带给观众的启迪和它所传递的精神。”
每次去知新楼的时候都会看到引导牌上写着“27楼 山东大学博物馆”,但鲜少会去参观。最近终于有机会去一睹博物馆的风采,走进博物馆,一股历史的气息迎面而来,那些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文物,深深打动着我。
博物馆内共分为三大部分——文物展馆、校史展馆、艺术展馆。文物展馆是博物馆的特色展馆,展出的文物大多是学校考古系师生考古发掘的成果,分别为“文明之光”、“东方重镇”、“邿国寻踪”和“春华秋实”。博物馆里弥漫着一种古香,展品的静止无声带来了心的沉凝。
在博物馆里,从那些遥远的古物中我看到了对美追求的一种本能,有被打磨出了各种形状串在一起的玉玦,有模仿动物形状的陶罐……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玉串饰,据介绍,它是一件装饰品,由白色玉牌和玛瑙珠构成。其中白色玉牌6件,长方形,正面细刻花瓣纹,四角各有一暗斜;而玛瑙珠以红色为主,中间点缀着一些绿色的菱形绿松石;还有一些圆球形的石珠,这些组件与玉牌穿在一起。另一件展品是青铜鸟柱,这是一个首饰的挂架。下方为方形的底座,底座的中心上有一个立柱,立柱顶端及中间各有一只飞鸟,两只鸟的鸟头方向呈直角,镶有绿松石眼,颇有趣味。从这些打磨、串接在一起的各类玉串饰品我们不禁感叹古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去想象与创造,给后代的我们对美追求的启迪。
春华秋实部分介绍了山东大学考古研究的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山大师生第一次考古发掘到考古系成立后历年的考古教学与实践,里面的照片和实物体现了考古系师生学习工作的缩影,此时我由衷地敬佩那些辛勤付出而认真细致的考古系师生,正是他们,让许多久藏于地下的文物展示于世人的面前,让文物绽放出它巨大的历史价值,激励着后人探索。
校史展馆中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让人领略到山东大学悠久的历史、坎坷的经历、曲折的演进。山大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正在向世界一流名校砥砺奋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已浑化成一股强劲的撑力,激发着向更高无限挑战。
参观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真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古代劳动人民用她们的勤劳与智慧去发明、去创造。而祖先们创造的物品,她的子孙后代在竭尽所能地保护着,考古学子、老师的辛勤付出让我们都能走进博物馆去感受,让今天的我们从中借鉴,然后去创造。
本篇日记为“2017温暖拾忆”山大日记征稿活动投稿,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所触动,可为作者点赞,或留言支持。山大视点微信公众号(微信号:view-sdu)也将进行投票活动,欢迎关注支持您喜欢的日记作者。您的支持将作为评奖的重要参考。也欢迎您投稿,详情参见山大日记主页通知。
【作者:新闻学院 2015级 宋爽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