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2017温暖拾忆 政管学院本科生 于晴

发布时间:2017/11/19 09:16:05   点击:  

11月18日 星期六 晴
  又是扎在图书馆的一天,前段时间复习备考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考完了也不觉得轻松,还是感觉呆在这里最有安全感,也许什么都不干,静静地坐着,听秒针滴滴答答地走,也挺好。简单到空洞的生活还真是乏善可陈,好像就没怎么同人面对面认真正经地交流,去食堂打饭大概是一天到晚话最多的时候了。
  晚饭过后,打算去银座超市买些日用品。通常我会对超市里不厌其烦疯狂推销产品的导购有些抵触,但今天可能是因为压抑太久的缘故,竟轻易地放下高冷,和导购阿姨攀谈起来。阿姨问我口腔有什么问题。我说最近牙龈肿起来,很疼;嘴角也裂口了……本等着阿姨给我推荐某款特效牙膏,没想到她却像妈妈一样叮嘱我,说道:“孩子你是不是最近学习压力大上火啊,得多吃水果和蔬菜啊!还得补充维生素B2……”然后就自然地想到她女儿,“我闺女去年上大学,刚开始一个月都没适应,就像你这样……”阿姨的眼神里有殷殷期盼,有思思挂念。
  我搜寻记忆,又想起了这一年里接触到的一些“为了孩子的父母”。
“可她太小”
  若要为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打个分,我坚信“武大郎烧饼”窗口的阿姨能得满分。每天,从晨光熹微到夜色将至,阿姨总是笑盈盈地守在窗口招徕这些形色匆匆的学生,声音清透,动作干练,详细问询配料要求,打包好后双手递交。这学期刚开学的某天,我来到阿姨的窗口买饼。没想到换成了短发后还是被阿姨一眼认出了,还连说道:“短发挺好的,显着人精神!”然后就自然地提到了她女儿,“我家孩子也吵着要剪短发,可她太小,刚初二,肯定整天搞得乱哄哄的……”阿姨嗔怪着,怜惜着,想着自己的女儿,“这会儿该上第一节课了吧……"        “真急人啊”
  每天晚上到操场跑跑走走,已然成了一个可以和“每天早起吃早饭”相媲美的好习惯。那天去操场的路上偶遇了一对拿着一打白纸,好像打算贴小广告的中年夫妇,不觉心生反感。但看他们好像有些困惑无助,便还是上前问了一句。阿姨问什么地方有广告栏,说大学里不敢随便乱贴。我拿起他们准备的“小广告”看了看,手写的字体称不上好看,但很明显写得足够认真。内容也简单,想找个大学生给孩子辅导数学。“孩子上初三了,挺努力的可成绩就是不行,现在的功课太难了,我们也辅导不了,想找个大学生带带他,眼看着要中考了,真急人啊……”说着说着,爸爸叹了口气……
“爸爸明天可就要走了”
  一直对泉城广场的喷泉别有一番感情。毕竟人都需要安慰,于我而言它就是很好的慰藉,大学中很多失意迷茫的时刻都是在那儿度过的。我喜欢背上相机,不单是拍随音乐律动时而激昂时而舒张的华美喷泉,更多时候是拍那些看喷泉的普通人。那个周日,晚场的喷泉刚刚结束,空中还漫着水雾,地上露出一圈圈水洼,一家三口正巧从我身旁走过,爸爸妈妈在两边,合力“提”着小朋友,悠起来放下去,再悠起来……孩子在中间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妈妈说,“还乐呢,爸爸明天可就要走了,没人陪你玩儿了……”爸爸抖了下肩膀,这次把小朋友悠得更高了……
  那些为了孩子的父母,没有体面的工作,只有辛苦的劳作。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孩子,那是他们生活的重心,也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那些为了孩子的父母,常懊恼于自己的力不从心,紧绷着的神经还要在孩子面前故作毫不经意,给孩子赏识和鼓励,让自己承受那焦虑。
  那些为了孩子的父母,没有充足的时间,却有无尽的爱意。他们热切地珍惜着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团聚,一点儿也不想缺席。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初中政治课本这样讲。当时学这一章时,只是把它背下来、看作选择题的一个正确选项,如今才稍有感悟。将几件小事记录下来,纵日后回忆或缩水或褪色,也尚有这情感流水的温热批注。
  本篇日记为“2017温暖拾忆”山大日记征稿活动投稿,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所触动,可为作者点赞,或留言支持。山大视点微信公众号(微信号:view-sdu)也将进行投票活动,欢迎关注支持您喜欢的日记作者。您的支持将作为评奖的重要参考。也欢迎您投稿,详情参见山大日记主页通知。


【作者:政管学院 2013级 于晴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孟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