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2017温暖拾忆 口腔医学院本科生 岳子琪
发布时间:2017/11/19 09:31:57 点击:
11月18日 星期六 晴
第一次见到教授是一个有点冷的早晨,他微微冲我点了点头,说:“你好。”
坦白说,这是我第一次遇见用这么认真的语气向学生问好的老师。透过窗外的阳光,我不动声色的观察着他:宽平的额头,眼睛细长有很深的皱纹,黑眼睛里传递出和煦,嘴上抿着笑——一个典型的豪爽又实诚的山东人的长相。
我是因为课题的事,去请求教授做指导老师的。在这之前颇有些忐忑,我是听说过一些脾气不好的教授会训斥学生的事的,来之前一直惴惴不安,害怕自己说错话。然而,在这声认真的“你好”中,我紧张的悬着的心一下子就平静下来,甚至还多了一分亲切。教授很爽快的答应了做指导老师的事,并且告诉我他会非常的严格。
我和教授的交集从这里开始了。
教授正如他所说的一样严厉又尽责。他会因为一份文件,不停的要求我修改,一遍遍直到尽善尽美,他告诉我:“哪怕只是一份文件,别人也能感觉出来。只有你认真的做了,别人才会认真的看。”他也会非常耐心的给我指导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给我讲行业的前景和发展,讲他以前遇到的帮助他的朋友,和在其他地方的见闻;甚至也会关注我的思想状态和学习状况。在我低迷时,他不时的要求我谈心、在我因为迷茫而执着于跟着别人的步子追逐时,他会冷冷的说:“你得清楚你要做什么。”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遇见这样一个认真的人,并且引导着我也做一个认真的人。甚至我不是他带的学生,只是一个找到他请求帮助的本科生。然而在他眼里,我只是一个需要指引后辈,长辈照顾后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他帮助我,只是因为善。他是大学的老师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这让我想到了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如果说藤野先生帮助鲁迅是因为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那么教授帮助我或许是为了学术的传承,为了将以前从他的前辈那里得到的帮助传承下来,回报在我们这些后辈身上。而我们以后,又会将从教授这里得到的继续传递给我们的后辈。
这或许就是文化与思想的一脉相承。
这或许就是教育的目的。
本篇日记为“2017温暖拾忆”山大日记征稿活动投稿,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所触动,可为作者点赞,或留言支持。山大视点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view-sdu)
也将进行投票活动,欢迎关注支持您喜欢的日记作者。您的支持将作为评奖的重要参考。也欢迎您投稿,详情参见山大日记主页通知。
【作者:口腔医学院 2015级 岳子琪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孟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