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2017温暖拾忆 控制学院本科生 杨晓君

发布时间:2017/11/23 09:49:15     

11月22日 星期三 晴
  周三,满课。这本来就让有起床气的我闷闷不乐,带着惺忪的睡眼,迈着困倦的步伐,走出宿舍楼,又被突如其来的寒风扑了个面。我打了几个颤,把手紧紧地插在大衣里。向食堂走去,吃点热乎饭,喝碗热粥,当时的我只想暖和暖和。
  走到窗口前,我看到有冒着热气的馅饼,吃一个,心里一定暖和和的。
  “来一个馅饼。”我说。
  “茴香苗的,确定要吗?”
  “嗯。”我毫不迟疑,仿佛困意满满的早上,一切都用“嗯”来回答是最好的。
  师傅给我装馅饼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不对劲。他刚才说的是“茴香苗馅儿的”?我可不吃茴香啊!
  “您说什么馅儿的?”我赶忙再问一句。
  “茴香苗。”
  “我不吃茴香,还有别的馅儿吗?”
  “没有了,今天只有茴香苗的。要不吃个鸡蛋饼吧,刚做的,热乎着!”
  “好啊!”
  师傅给我装起鸡蛋饼,他说着:“有同学不吃茴香,所以买之前我都得问问他们。”
  我想到在家的时候,爸爸和我都是不吃茴香的,有一次邻居送来了茴香包子,午饭的时候,妈妈端上来说:“你们俩吃米饭吧,这包子茴香的,我吃包子。”那时候自然觉得理所当然,家人记着你的喜好,记着你不吃什么。这种不由分说的默契是在不经意间让人温暖的。
  “我就不吃茴香。多亏您问了问我!”心里泛起波澜,似乎一阵暖流涌上心头。饭还没吃,心里已经暖和了。
我接过鸡蛋饼,道了声“谢谢”。我看了看那位师傅,年轻的脸庞,写满了热情与关怀。我似乎可以看出,他好像准备了十足的精力来服务吃早饭的同学。
  我转身走向座位区,听到后面传来“要馅儿饼。”“茴香苗的,确定要吗?”我知道啊,是那个师傅的声音。我不禁回头望去,依旧是那个充满热情与关怀的脸庞。
  在外求学,想家在所难免。食物是最容易让人想起家的感觉的,周三早上,我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那个像家人一样关切着我的喜好的师傅,给了足以让我一天精神百倍的感动。后来,每次去食堂的时候,我总是看看那些食堂师傅,他们忙碌着,对每一个同学耐心询问,为他们装好饭菜。人满为患的时候,那些师傅重复着一次次的询问,重复着一次次打饭的动作,脸上的笑容与亲切的问候却也从未改变。他们都是一样的,都像家人一样!
道声“谢谢”,给像家人一样的食堂师傅吧!
  本篇日记为“2017温暖拾忆”山大日记征稿活动投稿,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所触动,可为作者点赞,或留言支持。山大视点微信公众号(微信号:view-sdu)每天进行投票活动,欢迎关注支持您喜欢的日记作者。您的支持将作为评奖的重要参考。也欢迎您投稿,详情参见山大日记主页通知。

【作者:控制学院 2017级 杨晓君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