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2017温暖拾忆 管理学院本科生 赵超航
发布时间:2017/11/23 10:06:08
11月22日 星期三 晴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这句话在我身上无数次被证实,但是还是得爬出温暖的被窝去上毛概课,一门让我每一次都充满期待的课。走出宿舍,仿佛秋天还没走,冬天就来了,虽然阳光看起来稍有灼眼,但是股股凉风还是让人清醒不少。和舍友打打闹闹,转眼间就走进了毛概的世界,走进了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但是又充满变数的那个时代。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郑敬斌老师担任我们的毛概这门课的授课老师,老师上课不无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新颖生动的教学模式,都让我们在这门看似很无聊的课程里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切身的体会。上课前三十分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根据事先安排的分组,在这三十分钟里,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PPT展示,给大家介绍一个与国家相关的课题;二是合唱红歌,在此之前必须介绍歌曲的背景等。在这三十分钟里,每一组的同学都是尽其所能,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都展现出来。在过去的几周里,我看到了在PPT的讲解方式上的创意,如新闻联播、记者采访、座谈会等等方式;在PPT的内容上,如剪辑视频、拍视频等方式;在红歌的合唱里,我看到了歌曲串烧,个人独唱领头、动作加歌曲等等,可见大家为了这三十分钟的展示都很用心,也使得内容不那么枯燥乏味。老师利用这种方式,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本来比较回应较少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活跃了起来;另一方面,对同学们而言也了解到了当前的国家大势、国家战略以及国家政策。每一首红歌,或气势恢宏,或深情感人,都让所有的人的心都连在一起,感恩所有的英勇将士们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生而为中国人,我很骄傲。郑敬斌老师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以一种更容易令人接受的方式,将知识化作乐趣,令人记忆深刻。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只看课本的话真的很无聊,郑敬斌老师这种创新教学方式使得我们学到了很多,老师每一次的点评:“很感谢大家对这个的重视,你们真的是每次都给我惊喜呀!”感觉,为了这一句褒扬,都值得我们为此付出。从“中国梦”到“中国创造”,从“中美关系”到“中日关系”,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等等,都让我看到了我国在这短暂的几十年的蜕变与艰辛历程。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再到失误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最终迎来春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我国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制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艰辛历程,每每回首望去都是血和泪的教训,在完成蜕变的路途中,我们经历的那种摸索前进,循着黑暗里的微弱的光,无不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党的领导的重要地位。正如每一首红歌表现出来的那种炙热的心跳一般,我爱你中国,爱你饱经风霜的面孔,更爱你历经磨难坚强不息的民族之魂,爱你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流。
本篇日记为“2017温暖拾忆”山大日记征稿活动投稿,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所触动,可为作者点赞,或留言支持。山大视点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view-sdu)每天
进行投票活动,欢迎关注支持您喜欢的日记作者。您的支持将作为评奖的重要参考。也欢迎您投稿,详情参见山大日记主页通知。
【作者:管理学院 2015级 赵超航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