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2017温暖拾忆 经济学院本科生 李文青

发布时间:2017/11/23 10:57:09   点击:  

11月22日 星期三 晴
  2017年的暑假显得那么非同寻常,这是进入大学来的第一个暑假,还没有为各种实习忙到焦头烂额,这是接近20年来第二个不用在做功课中度过的暑假,但是相比于去年来讲,她显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人们都说学经济的人经常把利益最大化挂嘴边,干每一件事都要考虑一下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但是我想说,经济学中往往都有一个c,它代表了做一件事给自身带来的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收益,也就是精神层面的收益。
  在上大学以前几乎从来没有做过公益,没有机会去做一些志愿活动,而今年的暑假几乎一直在做公益中度过。
  考试周一结束,没有像去年寒假那样迫不及待的回家,而是在为几天之后的支教之行做着准备,这是第一次给孩子们讲课,既不能辜负孩子们的期待,也不能辜负团队做的所有准备,三天后,我们踏上了支教的旅途,前往的中学比想象中条件要好,这里的人非常热情,非常善良,十一天的支教很短暂,但是很充实,正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显得弥足珍贵。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想给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一颗能让他们永远积极的生活、永远充满斗志、永远不忘初心的种子。
  支教结束后,终于回到家见到了想念已久的家人和朋友,在听说我过一段时间又要去另一个地方时,家人虽然不舍,但看到我非常情愿,一想到就幸福满满的表情时,还是再次把我送上了火车,对,这是暑假的第二次行动。考上山大应该是一件让人骄傲和开心的事,然而,在这背后,有这么一群人,除了开心和努力终于获得回报的激动之外,还有担忧,对学费的担忧,对生活费的担忧,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想给这部分同学讲解山大的资助政策,让她们提前了解山大,提前感受山大的温暖,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完成学业。
  回家不久,又要开始下一个活动。很感谢学校、老师、社团成员能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前往基金会学习,学习公益项目的开展,学习怎么将公益项目做好。我们都知道中国扶贫基金会做出了很多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成绩,不管在哪里,都有他们的脚印,都有他们的爱心,然而这所有的一切,没有一针一线来源于政府,脱行政化管理让她们必须自力更生,也让这些援助显得格外珍惜,办公的地方没有醒目的基金会名称,除了会议室之外几乎没有独立的办公室,这么多人挤在一座仅有五层高的、非常朴素的小楼里,救援物资、往来信件、项目物料几乎堆满了各个角落,在这种情况下,仍能坚持绞尽脑汁想出有质量的公益项目,那该对公益有多么大的执着才可以完成这些。
  很多人说现在的公益不单纯,但是,我想说,不单纯的不是公益本身,而是有一小部分人忘记了初心,除了这一小部分人之外,一大批像阿拉善、像中国扶贫基金会、像许许多多高校爱心社团中的每一位成员一样在选择公益这条路、或者说选择帮助他人时,他们的心都是单纯的。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公益的人一般都不会觉得累,我想只有在真真正正的做过公益之后才能领会到这句话的正确性吧。
  愿公益事业在中国可以走的越来越顺利,愿这个世界的每一名成员都可以被温柔以待。
  本篇日记为“2017温暖拾忆”山大日记征稿活动投稿,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所触动,可为作者点赞,或留言支持。山大视点微信公众号(微信号:view-sdu)每天进行投票活动,欢迎关注支持您喜欢的日记作者。您的支持将作为评奖的重要参考。也欢迎您投稿,详情参见山大日记主页通知。


【作者:经济学院 2016级 李文青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