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学生 李元绪

发布时间:2017/11/23 20:18:36   点击:  

11月23日 星期四 晴

  今天看到山大日记上有同学写他们对思政课的理解,碰巧暑假中我参与了“思政未来”调研——关于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社会实践,对此颇有感触。同时本学期我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一门思政课,对它有了亲身的心得体会,便想对我的马原课阐述一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我们的老师是马佰莲老师。听马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便是条理而充实。马老师每次上课都会展示她精心准备的课件,在课件的帮助之下,我们便能更加系统地把握和理解课本知识。正如我们在这堂课上所学——要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对知识进行串联,明白他们内在的联系,正是我们所要做的。同时,马老师从来不拘泥于课本,她还补充了许多课本之外的有用知识,让我们领略到哲学的魅力——哲学不再是晦涩难懂的东西,而变成了具象的事物。
  马老师也同样重视同学们的参与度。她曾经给我们布置一项作业:阅读一本书籍并完成读书报告。也许繁忙的大学生活使我们缺少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机会,但是在马老师的推荐下,我读完了《文明的冲突》一书,并加深了对当代国际形势的理解。除此之外,马老师还让我们自由组队,进行一次课堂展示。这不仅仅考察我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更考验我们团队协调配合的能力,这一点我想大部分老师可能会忽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由于这是我们组展示的主题,我对它的理解更加具体。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这是一个自我否定、不断前进的过程。马老师现身说法,她说自己在中学时代不喜欢文科,大学主修物理,但是后来主动转变研究方向、挑战自己未曾深入的领域,转向研究哲学,并最终从事思政课的教学,这就是一个自我否定、不断进步的过程。我想,也许人生就是需要勇气和魄力来发掘自己的潜能。
  回顾自己在暑假的调研,我发现不同老师都对思政课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不断实践,从而让思政课能够真正走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切实受益于思政课教学。我相信,在老师们不断“自我否定”的努力之下,思政课一定会成为每一名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


【作者:经济学院 2016级 李元绪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