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2017温暖拾忆 口腔医学院本科生 孙雨桐
发布时间:2017/11/29 10:01:03 点击:
11月28日 星期二 晴
2017年11月9日,第二次口腔颌面外科见习。第一次去省立的口腔医院,那天的口外二诊室患者很少。刘医生作为我们的见习带教老师,很负责地给我们一个个地介绍门诊常用的一些手术器械。做为08级的口腔八年制毕业生,虽然他真正作为医生的年月不长,但稳定的操作手法和患者亲切的交流都让人对他充满了信任。
两点半左右来了一个小患者,跟着父亲一起。父亲刚才因为手术费用的问题考虑了一下,但是为了孩子还是去取了钱,同意了这个小手术。患者是一个11岁的男孩子,几年前因为外伤的原因导致他的左上侧切牙、尖牙发育异常。经过正畸科的判断,不能保留了,所以来外科拔除。CT和X线片上都显示两颗牙藏于上颌牙龈内,必须切开牙龈,然后翻瓣取出。虽然是在门诊做手术,但是刘医生术前准备依然做得井井有条。消毒铺巾之后准备麻醉,在看到男孩攥紧拳头的那刻,你绝对可以体会到在牙龈上打好几针麻醉到底有多痛。父亲本来站在旁边想要陪同,但刚看到这一刻眼眶就立马红了。刘医生便请他到外面等候,父亲有些哽咽,但看了看刘医生还是走了出去。切开,依次拔除两颗长得扭扭歪歪而且形态发育不良的牙后,刘医生依照步骤处理拔牙窝,发现了几颗片子上没有的物质,不是牙也没有骨的形态。彻底清除伤口内残余的物质才能保证组织良好愈合,刘医生按照经验很好地完成了这个步骤。为了向家长交待手术的结果,他让我去把那父亲叫进来。出了诊室,我四下寻找终于在大厅的角落找到了那个父亲,低着头,听到我叫他,立刻站起来走向诊室。拔完牙的牙龈成了一个血红的大洞,父亲看见后还是没能把眼泪忍回去。被告知一切顺利,只剩下缝合这个消息后,还是不能安抚父亲那颗比孩子更加疼痛的心。手术结束了,揭开术巾,男孩满脸泪痕,但整个过程中他没有发出一声哭喊,只是手里的纸巾被攥得皱皱巴巴。刘医生很好地完成了手术,当他看到孩子靠在父亲身边轻轻抽泣时,上前告诉他们伤口的洞会恢复得很好,但是缺了的牙还要进一步治疗,孩子表现得很好,不用太担心。
一下午的见习时间短暂,但是这种经历却很难忘。没有过多的言语,医生和患者之间这种信任,患者良好的配合,医生过硬的技术,是很多很多原因促成了治疗的成功。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我们不想听到更多教育医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强调患者是因为各种非正常因素才受到伤害的论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知道自己肩负的是什么。请给予我们这样的信任,我们会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为每一个患者,为整个国家的医疗事业奉献终生。那天我再次为我是一名医学生而感到无比光荣。
本篇日记为“2017温暖拾忆”山大日记征稿活动投稿,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所触动,可为作者点赞,或留言支持。山大视点微信公众号(微信号:view-sdu)每天进行投票活动,欢迎关注支持您喜欢的日记作者。您的支持将作为评奖的重要参考。也欢迎您投稿,详情参见山大日记主页通知。
【作者:口腔医学院 2014级 孙雨桐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