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2017温暖拾忆 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 王一霖
发布时间:2017/12/03 15:49:37 点击:
12月3日 星期日 阴
温暖总是令人欣慰的,而寒冷中的温暖,往往备添暖意。在 2017年的记忆长廊中信手偶拾,便是那段关于夜跑看包的志愿服务经历。
十二月已是济南的初冬,温度低得有些难耐。这样的冬夜在操场上为夜跑的同学看包,光想想就令人瑟瑟发抖。而彼时蜷在寒风中裹紧外套的我,心里更是泛滥着悔意。看着操场上稀疏的跑步者,我的心中暗暗祈祷今天跑步的人能少些,再少些。
许是下课了吧,三三两两的人开始涌入操场,其中便不乏很多存包者。而他们仿佛有约在先一般,不仅礼貌地向我们表示道谢,而且总会多上几句嘘寒问暖:“你们冷不冷啊?”、“这么冷的天,一定得多穿点啊”……漫漫长夜因为这些如星如火般暖心的问候不再难捱,我一边麻利地放好包,一边笑着与存包的人闲聊几句。后来一位研究生学姐希望寄存自己的大衣,看见我为了取暖在登记桌前好一番搓手跺脚,便执意要我披上她的大衣。我连声道谢婉拒,心却已经被厚重的暖意包围。明明是我帮助大家看管物品,此刻却觉得每一位存包者都在帮助我抵御寒风,给予我认真工作的不竭动力。看着操场上步履不息的跑者,我甚至希望存包的人能多些,再多些。汩汩暖意积少成多,便让我在这肃杀的冬夜感受到了春一般的盎然。
但看包的工作还是随着路灯的落幕而按时结束。回去的路上,我感慨颇多。提起志愿服务,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施助者能够带给受助者帮助。然而受助者给予施助者真诚的信任与满满的感动,虽然不可量化、难以名状,却是真真切切地可感可知。谁说志愿服务只是一种单向的“无私奉献”呢?在这条路上走得越久,便越会理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份彼此馈赠的温暖,越会想将这份暖意继续传递,最终汇成源源不断的脉脉暖流。
本篇日记为“2017温暖拾忆”山大日记征稿活动投稿,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所触动,可为作者点赞,或留言支持。山大视点微信公众号(微信号:view-sdu)每天进行投票活动,欢迎关注支持您喜欢的日记作者。您的支持将作为评奖的重要参考。也欢迎您投稿,详情参见山大日记主页通知。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 2015级 王一霖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