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2017温暖拾忆 视点记者团成员 黄敏

发布时间:2017/12/07 20:53:25   点击:  

12月5日 星期二 晴
  人的这一生会有很多种身份,在来来去去的岁月长河中,身份让你可以察觉到存在的本身,身份让你可以体现人之为人的价值。儿时,我们是子女;进学堂,我们是学生;将来,我们也会成为父母以及各行各业的人。读研的日子已然过去一半,我依然是个学生,但我同时选择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我会感谢作为学生身份在山大求学的每一天,更要格外感谢作为学生记者身份在山大视点学习的每一刻。
  一年半前,值班的第一次,我像惊恐的小鸟坐立不安,不知道怎样编稿,不知道如何说话;一年半后,值班的第无数次,我沉稳地走进办公室,利落地打开电脑,熟悉地开始编稿,多了份淡定,也多了份归属。
  要细数这一年半来在办公室的温暖,就宛若小树林的一片片树叶,挂在树上是春天,落在地上是镜头里的诗意,是泥土里的芬芳。
  犹记得之前因为没仔细查看英文稿件,导致漏掉了一位外国作者的投稿,后来谢老师提醒我,我才得以发现,谢老师平常总是用温柔的语气对我们说话,犯了错依然很耐心地告诉我,也没有责怪。事后,丹丹老师对我说的一番话更是让我极为感动,大受鼓舞。犹记得那次加班到十点多,寂静无声的校园,我们的办公室还在讨论改稿,那微小的灯光在月色的对比下,显得额外明亮坚定,结束后王老师不放心我一个人回宿舍,我说没关系,离得很近,老师特意让其他成员和我一起,确保我安全回到宿舍,那一刻王老师像是亲人般的关怀,让加班的疲惫消失殆尽。犹记得刘老师悉心教我用相机,在第一次拍出很烂的照片后,老师还说很好看,很会拍,并说要多练习,要训练出既会写又会拍的能力。犹记得在加入人物组后,婷婷老师对我们的每一次帮助和指导,我这个不专业的小白想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记在脑海里,跟着婷婷老师出采访更是收获满满。犹记得万老师在编稿值班时对我们的叮咛,让我们迅速找准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就像是指路人一般,严肃而又清晰地告诉我们方向,和万老师还有丹丹老师、婷婷老师去出差的那一次,惊奇而又充实,那些自我突破、那些勇敢尝试裹同青岛的海、青岛的云都深深镌刻在了我的心中。犹记得……
  我不知道我这个学生记者的身份是否做得合格,但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种身份是我的目标,当我是学生记者时,我会发现,哦,原来我也可以离梦想更近一点。当我身处这个严肃活泼、热情洋溢、团结友爱、纪律严明的集体时,我会发现,哦,原来温暖可以在你我之间简简单单地传递。
  本篇日记为“2017温暖拾忆”山大日记征稿活动投稿,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所触动,可为作者点赞,或留言支持。山大视点微信公众号(微信号:view-sdu)每天进行投票活动,欢迎关注支持您喜欢的日记作者。您的支持将作为评奖的重要参考。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级 黄敏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