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化学院本科生 赵博文
发布时间:2017/12/14 08:22:46 点击:
12月13日 星期三 晴
铸剑为犁,可?否!
今天是2017年12月13日,八十年前,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短短六周之内,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六朝金粉之地尸堆如山,血流成河。街头巷陌,楼中屋外,处处都是中国人民的断臂残骸。在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书中,有这样的纪实片段:“在他的前面两排俘虏中,有一位孕妇开始为自己的生命抗争,她拼命的抓打那个试图将她拖出去强奸的士兵,拼命反抗。没有人过去帮她,最后,那个士兵将她杀死并用刺刀剖开了她的肚子,不仅扯出了她的肠子,甚至将蠕动的胎儿也挑了出来。”斯景斯地,实为人间地狱。而这里只是南京。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大地上枉死的的冤魂又何止千百万。
遭受苦难的不只是中国人民,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欧洲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里,发生过一场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冤魂在历史的车轮下悲鸣。二战后,联合国大厦前便有了一尊名为“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像,表达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
是的,我们都渴望和平,渴望安定美好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保卫自己的权力。倘若将所有的武器销毁,如果收到侵犯,难道我们要扛着锄头上阵吗?
纵观历史,两宋时期,中华民族经济最繁荣的时代,人民安居乐业,于是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以致外侮来临之时,中原几无御敌之兵,何其可笑也!
反观近代,自鸦片战阵以来,中国屡遭侵略,以致抗日战争时期,满目疮痍,但是无数的仁人志士以不屈不挠的意志,顽强抗争,终于赶走了侵略者。
推之世界,各国反侵略、求自由的历史哪一个不是用剑去书写的?
由此观之,铸剑为犁实不可为之。泱泱中华十几亿人民的安危是要靠我们的剑去捍卫的。我们不侵略、不争霸,但是我们绝不是软弱可欺,任人宰割。
以人民的名义,用我们的剑来捍卫我们的土地,让人民活得有尊严。
我们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我们谁也不愿举起手中的枪。
【作者:化学与化工学院 赵博文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