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管理学院本科生 王晓博

发布时间:2017/12/15 23:36:35   点击:  

12月15日 星期五 阴

  “然而我以为,春天的济南同样拥有自成一秀的风姿和靓丽的色彩。感受济南的春天,山东大学的校园是一个强烈推荐的地方。偌大的山大校园虽然还只是初春,却已经众芳争妍,令惊艳的行人应接不暇了。桃花夭夭,冶艳如点点绛唇。樱花串串,富丽得不留余地给丛叶。海棠树高花繁,淡红的风姿端庄而健美;而“山大校园里的丁香就有乳白、浅绯、淡紫三种,好像春天是各色佳丽约好了一齐来开游园会。微风起处,各色花瓣如“花雨”一样飘落,实为济南春天的一道风景。” 这是余光中先生笔下的山东大学,从余光中先生与山大的缘分里,我仿佛触摸到了丁香般细腻的灵魂。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写下《乡愁》这首诗的台湾著名诗人、文学家余光中,昨天上午10时许于台湾高雄医院病逝,享年89岁。余光中先生蜚声文坛后,很多学校聘请他做教授,然而其中余老先生格外看重山东大学。他自己说:“到现在已有45家大学聘我为客座教授,聘书收了一大摞。然而我对山东还是感到格外亲切的。”2001年4月,余光中先生来济南游历讲学。先后游览了泰山、孔庙、孟庙、泉城广场、黄河、灵岩寺等地。临走前,他还再次到黄河边,让他的孩子和他一起摸了摸黄河,去感受中原的精神支柱——黄河母亲。回到台湾后,他将自己身上沾的黄河泥浆小心翼翼刮下来,珍重地放到盒子里,摆在自己的书架上,将这捧泥土作为连接自己与大陆的桥梁。每次看到这捧黄河泥土,“我的书房里就响起了隐隐黄河水声。”
  当年的访问使余光中先生与山东大学结下了缘,而在山东大学的一小段时光也是先生抹不去的记忆。回台湾后余光中先生还创作了散文《春到齐鲁》并发与山东大学,而现在斯人已逝。
  于水见黄河之大,于山仰岱宗之高,于人慕二圣与群贤之威。齐鲁之行,一遂先生生平之愿,洵文化之甘旅,永难忘怀。
  始作山大客,终为山大人。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管理学院 2016级 王晓博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薇薇】